70、舅父(1 / 2)

穆帝揉了揉眉心,他是越来越不耐烦太子了。但是太子当了这么多年太子,又是国本,轻易动不得。太子是元后为他诞下的第一个儿子,虽然不是他的第一个儿子,但是对太子总有几分纵容。他也知道太子为人庸碌,私德败坏,但是有忠臣良将做一个守成之君还是可以的。

但是他没想到太子竟然私下这么张狂了,在京城光天化日下竟敢

穆帝是很传统的帝王,他觉得皇位始终要传给嫡长正统,若是嫡长子不堪为储君,那么其他嫡子也是可以考虑的。忠王是元后为他生的第二个儿子,虽然不是他最小的儿子,但是他也是很宠爱,为人贤良。豫王为继后所出,为人清正,有铁血手腕,有他当年之风,这二人看来可以仔细看看了。

穆帝对于太子没有多说的,道“你现在越发能耐了,现在河南又遭了洪水,北戎每到秋季都会来大燕边城劫掠,你作为太子,还在这里”穆帝说到这实在是不堪说出来。

穆帝又斥责了对谢琰动武的侍卫“朕让你们做东宫禁军,是为了保护太子,你们就是这么保护太子的”那一队禁军听了,吓的跪地求饶。

穆帝这时又看到一旁的谢琰,冷了面目,指着他上前“你,何人”

谢琰跪下回道“草民谢琰,蒙圣人恩沐,今年得中清宁省的解元,今日在此见到太子,因为太子礼贤下士,故而在这议事。”秀才以上的士子的确有资格见官不跪,但是并不包括这个大燕最大的官。

太子颇为讶异,没想到谢琰竟然会这么说。穆帝听了面色和缓了一些,在场的人都知道谢琰这话不过是遮羞布罢了。但是旁人不知道啊,这件事最好只有他们在场的人知道。谢琰这么一说,也是为自己,他可不想被传出什么被太子看上的人。

穆帝听到他是今年的解元,不由满意了几分。他之前还以为此人是什么来历不明的伶人娈童呢,看来此人还是个贤臣良士的好苗子。

穆帝点点头“朕知道你,和侯珂回来后奏折上都对你极为赞赏,说是有良材美玉之才,今日一见

,确是不错。明年就是会试了,你可要努力,朕希望在金銮殿上见到你,可不要做什么行差踏错的事”

谢琰知晓他是警告自己不要勾搭太子,心里也是极为无语,谁愿意招惹太子啊

谢琰道“禀圣人,之前草民和太子聊过,没想到太子论关系还是草民的舅父呢。”太子一脸疑惑,什么舅父

穆帝颇有兴趣问道“哦舅父”

谢琰点头道“草民的父亲姓谢,名讳安和,是安阳公主的丈夫,自然算的上是舅父了。”太子恍然大悟,难怪他之前觉得他有些面熟。穆帝觉得这谢琰的确是个妙人,言辞得当,这下太子算的上是谢琰的舅父了,太子敢乱来就是找死了。

回了宫,垂拱殿内,铜制九支青玉炉内冉冉飘着龙涎香,锦帐宝案,香花玉器。穆帝坐在御案前深思,一只手轻轻敲打着案几。一旁小太监上了茶立马轻声退了下去,大总管宁钦海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

宁钦海是聪明人,他跟随圣人已有二十余年,知道圣人的脾性。他再怎么受圣人信任,也不敢在太子这事山多言,只能少说话等圣人自己想。

未几,宁钦海听到圣人叹了口气,幽幽道“你明日去太医院去东宫请脉,就说东宫太子有恙在身,这个月就先不用上朝了。”宁钦海垂首称是,心里知晓圣人这是在罚太子,但是这惩罚也不过是禁足一个月而已。太子是没病,但是圣人说他有病那就是有病了。

凉凉的月色透过宫纱穿透在穆帝的脸上,可是谁又敢直视圣颜,谁也看不见他脸上的神色。又过了一会儿,宁钦海又听到圣人说“你去把今日那个谢琰的从童生到解元中选的文章给朕拿来看看。”

宁钦海应是,拿着拂尘慢慢退出殿内再急匆匆步到耳房。一个清秀的小太监正坐在那吃茶,看见自己的师傅过了来,连忙捧了茶起身迎上去“师傅,怎么样了圣人息怒了吧不怪罪太子了”

宁钦海警告的看了他一眼,小声道“这些你不必知道,师傅今天就教你一招,千万别在圣人面前揣测圣意。”

又道“对了,

刚刚圣人吩咐师傅我去找找之前那个谢琰的文章,那个谢琰说是清宁省的人,估摸着从童生到解元的文章都在县里和府里。但是京城不是书局刊印各省各县的程文吗你多找几个人去找找。”

小福子苦笑道“谢琰得解元的文章应该好找,只是之前的估摸着不太好找。我大燕,浩浩万里,光县就有一千多个,宫里识文断字的太监还真不多,要在这一千个县里面找,也还真有点难。”

宁钦海手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我当然知道这事不好办,不让找你干嘛你差事办好了,我也能在圣人面前多提你几句好话啊,到那个时候,得了主子的眼,还怕没有福可享吗这谢琰是清宁省的,清宁省顶天也就二十多个县,这还不好找嘛。”小福子连连点头,找了几个平日里的好兄弟便出了宫。

却说谢琰那边,他回了家,因为打斗难免发乱衣污,王秀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