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提问(1 / 2)

云英笑着对仪珑调笑道“公主,谢公子中了解元呢,恭喜小姐了。”仪珑心里也很是替谢琰高兴,果然是她看中的人,她的眼光不会出错的。

不过被自己的婢女点破了心思,难免有些难为情,嗔怪道“你这臭丫头说什么呢。”

仪珑吩咐扶若“这是喜事一件,你待会给那个报信的小孩子多点赏钱。”扶若点头,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碧色的荷包塞到站在马车旁的男童手里。

那小孩子年纪只有岁,面色微黄,小手摸了摸荷包里的钱,连忙跪在地上“谢谢姑娘,祝姑娘福寿天齐,以后一定是一品诰命夫人的命。”

他这话惹得云英和扶若都笑起来,也许在他眼中诰命夫人就是女人最有福气的体现了,可惜就算是诰命夫人见了她们公主也得行礼。仪珑却很高兴,公主的身份是她从出生就有的,而一品诰命也许谢琰会给她挣来。

仪珑玉手一指桌子上的一匣碧荷糕,对扶若说“这孩子话说的真甜,这点心赏他吧。”扶若称是,把那一匣子糕点都给了男童,那男童谢恩后就离去了。

仪珑撩开车帘,谢琰站在贡院前接受着众人的恭喜,旁人都投来或羡慕或嫉妒的眼光。灼热的阳光照在他玉白似的面庞上,丰神毓秀,隽逸无双。

同样看着谢琰的还有高楼上的和侯珂,还挺讶异今科的解元居然如此年少,而且长的也是风流俊秀。

侧头对侯珂说“没想到你点的这个谢琰居然这么年少,长相比你还出色几分。”侯珂虽然年近三十,但是一身官袍穿在他身上不显威严反而多了出尘儒雅之意,颌下美髯,风度翩翩。当年他也是中过探花的,这相貌也不负探花之名了。

侯珂笑笑,不动声色回他“怎么是下官点的呢谢琰此子难道不是大人您点的吗”点点头,虽然谢琰是他迫于形势点的,但是不可否认,谢琰的文章的确是当得起魁首的。就连赞同的时务策他心里也很是称道,有些思路高瞻远瞩,想常人不敢想之事。而且他和侯珂成了他

的座师,理所应当成了一派。

他心里还是带着郁闷,因为党争失败只能妥协,不知道京中庞次辅怎样呢现在最重要的是回京后的打算,是改弦更张呢还是固守本心呢

问侯珂“对了,本官记得侯大人是哪一年的探花吧”

侯珂点头“下官是昭宁六年的探花,比不得郑大人。下官记得郑大人可是淳和三年的榜眼呢,也曾在求学时拜读过大人的文章,真是振聋发聩呢。”

大为讶异,他没想到侯珂竟然记得他是哪一年的榜眼。圣人爱换年号,没几年就换一个,圣人自舞勺之年登基已经御极五十年了,长的年号也就用了七八年,短的甚至用了一年就换了。帝王有谥号、庙号、年号,像大家熟知的康熙、雍正只是年号罢了。

有书吏进房禀报“郑大人、侯大人,今科中举的士子们都来了,在宁远堂前候着呢。”和侯珂对视一眼,去了宁远堂,堂内还有许多官员候着。

寒暄过后,品了一口茶,淡淡道“让他们进来吧。”

说完书吏就唱名让士子进去,打头的就是谢琰、白令致、卫淇、邹镇、任楠和柳晋六人,余者都是紧跟其后。谢琰发现中举者他还是认识不少的,前五名除了自己都是在百花洲见过的清宁四杰之三和天府第一才,柳晋更是自己的知交好友。

来的路上,还见到了他曾救过的何赟,他成绩也算不错,中了第九名。倒是白令元让他吃惊了很多,他还以为白令元见到他必然会贬低他几句,没想到竟然面无表情的退让了。

真是让人警惕,以前白令元总是昂头挺胸、张扬嚣张之极,脸上总带着高傲不屑的表情。现在嘛,那副欠扁的表情也没了,反而带了些茫然和阴郁。

看了看下面近百士子,因为宁远堂内狭窄,能进来的只是前二十名,后面的只能等在外面。

拿了手上的扇子扇扇风“哪位是今科的解元谢琰”

谢琰上前行礼,大声道“在下谢琰,毓州安县人士,不才忝为今科解元,见过各位大人。”

蒙学政笑

呵呵“如果谢小友都忝为今科解元了,那么其余的士子怎么办”

谢琰抬头发现众官员还是有他熟悉的官员,蒙学政和傅县令都是他考秀才时的座师。许久未见,傅县令看着清瘦许多,面带愁苦。反倒是一边的蒙学政,气色不错,精神矍铄。

见谢琰抬头,面如冠玉,眉清目朗,有副好相貌。心里更欣赏了一分,也不怪他是颜控,科举虽重才,但是有貌不免是加分项,不然吴门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祯卿也不会因为相貌丑陋被落选了。

侯珂问他“没想到谢解元如此年轻,今年可过了舞勺之年”之前在楼上看的不仔细,没想到这个谢琰长的和他年轻时的俊秀有的一拼啊。

谢琰回道“回大人,弟子已过了舞勺之年,今年已有十六岁了。”

悠悠道“本官看了你写的时务策,甚为赞赏变法之事,可是自古以来,变法多有失败。变法失败,国策紊乱,甚至有害于国家,你又能保证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