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二十九章(1 / 2)

却说谢琰和柳晋二人坐着马车回去第一件事情就是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考试什么的最费脑筋了。等第二日谢琰起床,起身伸个懒腰,从窗外看去日头高悬于天,已经是近晌午了。

谢琰已经雷打不动的打了一套太极,也不吃早饭了,请了柳晋和柳辰去如意楼吃午饭。如意楼算是毓州府数一数二的酒楼,因为最擅长做鲁菜而闻名,独有的桃花酿也是盛名一时,引得大家追捧。

他们坐了二楼的雅居,里面非常的宽敞,以假竹屏风做了隔断,布置清幽雅洁,三人围着梨花木八仙桌子坐了。谢琰点了一碟明珠虾仁豆腐、烤花篮鳜鱼、清炒时蔬、玉液银耳还有一道药膳鸡汤。

柳晋在一旁道“听说如意楼最近有一道新菜十分的美味,你帮我点点一品神仙鸭子锅。”谢琰点头帮他点了,让小二快点上菜。

谢琰是被昨天那无味的馒头给引出了馋瘾,和柳晋一顿狂吃,如风卷残云一般。

柳辰看了他们这模样,摇头一笑,问谢琰和柳晋“你们觉得这次考的如何啊我觉得这次的截搭题还蛮难的,我的破题想了半天才勉强觉得满意写上去。”

谢琰回答道“还好吧,反试都已经过去了,也不用想太多。”

柳晋也是比较淡定“三千考子只有五十个名额,各县的前十是最有希望的,其余的人要今日前五十,难度可不小。”

谢琰看柳辰失落的样子,道“柳兄也不用失落,还没有定论呢。何况柳兄才华出众,定能中选,不要担心。就算不中咱们已经用尽力气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却说阅卷房里,几位教谕定了最终的五十名考子的试卷,放在案上。这才开始拿着小刀开始将密封条扯开,开始录入中选名单。最后这些是要上呈给俞知府判名次的,不说别的,前十只有俞知府有资格判定。

林教谕扯开一张试卷的密封条,高唱“谢琰,十二岁,毓州安县人。”旁边曲教谕拿着朱笔往黄榜上填。

几位教谕都知道知府大人和知州大人都是十分看重有位名叫谢琰的考子

,在科场上都已经迫不及待看他的试卷了,所以自然把谢琰的试卷排到了第一交给俞知府。

慎德堂内,墙上挂着日出江海图,俞知府坐在八仙椅上,悠然的品了一口茶。这茶是他好友上饶县令杨宇明送他的自己县出产的名茶上饶白眉,汤色明亮,叶底嫩绿,果真不愧盛名啊。

教谕们拿着一摞试卷进来,垂首恭敬对俞知府道“知府大人,这是此次府试中选前五十名童生的试卷,请阅看。”

俞知府听说是考子们的试卷,放下茶盏,急急忙忙拿起试卷。俞知府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放在最上面的谢琰的试卷,他一看那道截搭题就知道是谢琰的试卷。

这个时候他才能安然看下去,约莫几分钟,堂内都是寂静无声。几位教谕也是摸不着头脑,有些发急,莫不是他们哪里选的不好

突地一声,俞知府拍案叫绝,哈哈洒然一笑,道“此文虽短短数百字,短小精悍,且通篇散骈,是难得的佳作啊估计放在本官当年,也做不出这等好文。”

林教谕奉承道“知府大人当年殿试时的四书论也是惊才绝艳一时,不然也不会被皇上点为传胪了。这位谢琰的确是难得的好人才,也是知府大人治理有方,咱们毓州府才会有似谢琰这种人才啊。”

虽然这是拍马屁,但是少人人不吃这一套,自然俞知府也是听了志得意满的。

俞知府指了谢琰这张纸卷,道“你们的确是用心了,这张试卷的确十分的出彩,当的第一。”林教谕暗道你都没看下面的卷子就不怕有更好的吗不过这位是支付,自然是他说什么事什么,大家都是十分的赞同。

俞知府放下了谢琰的试卷,又往下看了看其余四十九名考子的试卷,排定了名次,这才让人去誊抄下来明日张榜报喜。

张榜那天的清晨,早早的就有人在贡院前的文风街候着了,街上几个茶馆都是人满为患,有的是几个知交好友,有的是亲戚之间,有的是独自一人。

谢琰本不想去的,柳晋也是一向洒脱不羁,不管这些的,可是被柳辰硬扯着来了茶馆。三人特地找了一张靠窗的四方桌坐了,点了一壶清茶

和两碟点心就巴巴的在那里等着了。

谢琰他们坐的地方正对着贡院,是绝佳之处。最紧张的时候就是等待结果的时候了,有的人紧张的不停踱步,有的更是站立不安。谢琰虽嘴上说着不在乎,那是因为他觉得尽了人事后就只能听天命了。谢琰其实面上不在乎,但是他其实心态不如柳晋,因为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他用尽心思努力后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了。

倒是十分巧合,从门口进来的就是尤然和谢瑞。尤然倒是不大在意谢琰他们,在他看来也只是被他曾欺压的一群人罢了,被他欺压的人海了去了。谢瑞倒是十分的看不惯谢琰,阴恻恻的眼神让谢琰很是不舒服。

谢瑞和尤然坐了他旁边的桌子,柳辰也看见了他们,顿时黑着一张脸。这么多天,都没治好孙皓的腿,只怕是真正的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