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邗沟覆船(1 / 2)

北沟大仓,一群人懒洋洋的躺在床上打发着时间。彭春与兄弟彭秋正秘密交谈着什么。

彭秋“哥,漕运衙门来讯息了。”彭春“立刻飞鸽传书给总堂,将此事秉报宗主。”

铁手团总部铁手堂内,元齐负手而立头颅高高扬起,闭目养神。一人走进铁手堂道“启禀宗主宗主有飞鸽传书到。”

元齐睁开眼睛接过飞鸽传书,展开纸条看了一下,然后转过身来走了几步将纸条交给旁边一人的手中。

这人是铁手团的二号杀手虎云。虎云恭敬的将纸条接过来匆匆看了起来。元齐吩咐道“买卖来了,虎云你现在可以马上带人行动了。”

虎云“请宗主放心,属下一定将此事办好。”元齐点点头“嗯虎云你办事我还是很放心的。好好干,去吧。”

虎云一抱拳道“是”然后转身离开了铁手堂。京杭大运河北起燕云十六州的通州,南迄向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蜿蜒数千里。

始挖于春秋时期,后经隋炀帝的大规模拓建,利用天然河道加以修浚开凿成后世之大运河。

它曾是连接朝廷南北的命脉,对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大运河淮水之滨的邗沟即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后经隋朝扩展的第一条古运河河道,它北接今之淮安,南达扬州。

此刻乃夜间,大运河上长江通往淮水的邗沟界面黑夜笼罩着江面;头顶连月亮都没有,仿佛天地都是一片混沌。

邗狗运河岸边,虎云身穿一身贴身水靠身边跟随了不少人。看着南边隐隐传来的灯火亮光道“来了,下水。”说完率先跳进运河,紧接着一大群水鬼也下了水。

一队官船在这黑夜之中点满火把灯笼行驶在水面上。为首的海鸥船上高挑一面大旗,借着火把的亮光可以看到,旗上以楷体正书“江淮盐铁转运使”七个大字。后面用铁链牵引着十几艘平底漕船。

平静的夜,平静的河。船身在平静的运河之上行驶除了轻微的晃动之外一切都是那么安静。

甲板上盐铁转运使方雄正观察着河道变化,突然抬头道“嗯,起风了。”船工们快速飞奔着冲上甲板,转运使方雄屹立船头,高声喝喊“快,将副帆升起

水下,虎云等水鬼手持斧凿向前游去,很快与海鸥船相遇。他们依附于船底,用手中的斧凿开始在船底凿了起来。

慢慢的木屑开始脱落,飘向水面。十几名船工高声答应着冲到副桅杆下,一名船工飞快地攀了上去,解开绳索其余众人一涌而上,拉动帆绳,副帆缓缓升了起来。

方雄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扭头朝岸边看去。咣当一下船身登时倾斜。方雄一下子重心不稳,身体向船舷冲去,身后的副转运使一把扶住了他,高声喊道“大人,小心”

方雄站稳身子摆摆手道“无事,不碍”猛地,海鸥船前部轰隆一声巨响,船身侧立,几名船工嚎叫着被大浪卷入河中。

方雄厉声喊道“怎么回事”楼头的舵手冲出舱房高声喊道“大人,船底触礁了”

神都洛阳上阳宫御书房武则天正在批阅奏折,内侍太监来报“起奏陛下,工部侍郎封可言大人求见。”

武则天头也不抬的道“宣”。内侍太监“是”缓缓后退。出来御书房对一位身穿红袍的大官道“封大人请随咱家进来吧,陛下宣你觐见。”

封可言“多谢公公。”随着内侍太监步入御书房,遂对着武则天大礼参拜。

封可言“臣工部侍郎封可言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武则天将手里的奏章放下,开口说道“免礼平身。”

封可言“谢陛下。”武则天“封爱卿来见朕具体是为了何事啊”

封可言“回陛下,三日前江淮盐铁转运使盐船在邗沟覆没,二十万石食盐沉入邗沟,转运使方雄、副使文斌、押运军卒及船工全部丧生”

武则天一惊道“什么竟有此事”武则天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此事虽另其吃惊,但也仅仅只是吃惊而已。吃惊过后顿时冷静下来。

武则天“盐铁转运乃国家之命脉,每年食盐专售之盈额达一千七百万贯,占据天下殖货半数以上。盐运之重,重于泰山尔工部绝不可玩忽懈怠。

工部以治河渎,行漕权尔身为工部侍郎,总理部事,如今虽然发生覆船事件,二十万石食盐损折,船毁人亡,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需尽快打捞沉没官盐,抚恤将士遗孤,查清覆船原因不再令同样的事件发生。”

封可言“臣封可言不敢有负圣望,立即派遣官员前去扬州查察此事。武则天用手扶了一下额头,有些疲惫的道“嗯你退下吧。”

封可言“微臣告退。”自从李元芳连续夜探侯府几天没有什么发现之后,便不再光临了。在确定狄仁杰与李元芳的确离开崇州后,陈鹤鸣多少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狄胖子在的时候,他的压力还是蛮大的。做什么事情都放不开手脚,这也是他不喜欢待在洛阳的原因。在等级划分那么明确的古代,待在有那么多人的地位比自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