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讪讪的闭了嘴。
回了正房与邢夫人两个咕哝了半天,也没想出张翠花怎么得了老太太的眼,竟让她老人家亲口发话去还愿。很是给张翠花在邢夫人面前上了些眼药。
哪怕王善保家的在邢夫人那时上再多的眼药,荣国府里贾母交待下来的事儿,还是要办,还得办好。在邢夫人与王善保家不情愿的目光之下,张翠花坐上了去庙里的马车,还跟了滴翠丫头和两个常随着出门的婆子。
张翠花这才发现自己忘了,荣国府一向讲排场,哪怕是一个姨娘出门,也没有只带一个丫头的道理。自己身边跟了这么多人,单独行动倒不是没法可想,不过离城太远了,就是单独行动也找不到门路,
还是等一会儿到了庙里再想想办法。
她可是记得,原著里不管是馒头庵还是水月庵还是天齐庙的主持,都是敢想敢干的有为人物,这样的人行走四门,往来的三教九流都有,说不定用银子收买他们,比自己去冒然找人还方便。
这次是贾母亲自交待的,三牲准备好了不说,各类供果、斋僧的东西也都齐全。去的也不是庙,而是离城二十里外名为时灌庵的一处尼姑庵。
这庵离城不近,也不甚大,周围不过小小向座山丘,所以平日并无几个上香布施之人,见到张翠花等人过来,主持笑的眼睛都看不见了,殷勤的恨不得背着张翠花。
也不知道是贾母还是王夫人的主意,让她到这样荒僻的地方上还愿,却不是去馒头庵这样的荣国府家庙。难道这庵堂还有什么讲究不成张翠花暗暗决定,一会儿得小心套套这主持的话,不能直接就让她替自己办事。
在主持殷勤的引导之下,到了正殿见上头供奉的正是观世音菩萨坐像,张翠花才算是明白了,觉得王夫人能说动贾母让自己来此还愿,也算是费了心
张翠花告诉王夫人自己梦到的是菩萨,自然要到供奉菩萨的地方还愿才显诚心。加上她只是个姨娘,去家庙总有些尴尬,不如这个时灌庵即可显诚心,又不引人注目。
礼敬菩萨后,庵内也有几间净室,正可做休息之所,张翠花命滴翠等人去外头随喜,自己一边歇腿,一面与主持说些佛法因果。话里话外,不过是佛家慈悲救济世人等语。
主持见张翠花虽然年岁不大,说起佛法来还算熟悉,嘴里不停的念佛,很希望自己得了张翠花的眼缘,日后好拉她做个长久的施主。
张翠花就渐渐问起庵堂平日可行善事,有没有附近百姓所求得到菩萨感应之事。主持自是问一答十,还添油加醋几分,务求让张翠花信她庵里的菩萨有求必应。
张翠花听出这主持虽然也如一般尼姑一样有贪心之症,行事还有些底线,是个可以用一用的人。
见时机成熟,张翠花笑对主持道“说来我也有个小小愿念,想着求一求菩萨。”
主持便问“施主即是来小庵还愿,自是见识了菩萨灵验的。我
们庵里的师父都是信心虔诚之人,菩萨也最灵验不过,施主有所求,只管向菩萨诉说便是。”
张翠花假意道“此事能不能成自是要看菩萨允不允,可也得些俗世助力。只是主持的庵堂离城不近,怕是难成。好在这也不是我的事儿,我只是代人求上一求。成与不成都与我无干。就是有些替主持可惜,那人比我更有体面,若是成了,就是替菩萨重塑金身,她也有力量。”
主持听了心花儿都开了,谄笑道“也不知施主说的那位施主求的是什么,我们这里离城虽远了些,可是附近庄子里也有几位体面的老爷、太太,与城里的达官贵人都有亲,办事最方便不过,俗世的事儿也能尽些心力。”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张翠花故意不信“这荒村僻地的,能有什么有能为的人。也是求我的人是个谨慎的,不愿意让城里的人知道,不然她家里自有本事做成。”
主持听了,越加心痒“施主不妨说说是什么事儿,小尼才知能不能替那位施主分忧。”
张翠花便让她到自己身前,低低向她耳边说出,那人在府里过的不如意,想给自己与女儿办个户籍路引,一来可以借此从老爷手里多要几个钱,二来防着被正房太太害了去。
说完故意叹一声“她得老爷的宠,这样的话也敢对老爷明说,老爷为太太的面子,给了银子还得吩咐她悄悄的办。唉,手里有银子,什么法子想不得,我是没那个本事的。”
没本事的,还愿都拿出这样的好东西来,那有本事的还不知道得布施多少。主持眼珠一转,决定抓住这笔大买卖“亏得施主今日对我说起,这样的事儿在京里还真不如我们乡下方便。”
说着细细的举出了好几个例子,都是拿了银子,由乡里的士绅走通了官府,将人名挂到自己庄子的佃户头上,便办成了户籍路引。
张翠花听了却摇头“我就说你们干不了这样大事,她还非得说,听说主持是有些能为的,特意说动老爷让我到这里来还愿。不然你这里听都没听过,坐车都把人坐的骨头散架,何必特意上你这里来,我又不是在你这里许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