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7 / 10)

一些人认为二人关系未必有这样长久,亚里士多德被选中,是由于赫尔米

亚的推荐。不管是不是由于赫尔米亚的推荐,亚里士多德来宫中后,仍然对赫尔

米亚抱感谢之情,称颂他的德行,当他遭到不幸时,为之愤慨。

亚里士多德等人离开累斯博斯后的公元前341 年,波斯军队侵入该地,赫尔

米亚被俘,押解到波斯王阿塔泽尔士那里,受到严刑拷打,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

上。死前从狱中带口信给亚里士多德,表达他的敬意,说“请告诉我的朋友和

同事们,我没有做任何为哲学所不齿的事。”

为了纪念这位忠勇的朋友,亚里士多德为他在台尔菲庙立了像,并写了挽词。

从挽词中人们得知赫尔米亚是被奸计和叛逆所害才落入波斯人之手的。

亚里士多德来马其顿后,先是和亚历山大住在珀拉宫廷里,后来移到一座名

为梅札的古堡。教了三年,亚历山大就拿起刀枪打仗去了。老师无事可做,回到

了故乡斯塔吉拉。亚里山大对恩师作了隆重的答谢,重建了在战争中被夷为平地

的斯塔吉拉。在故乡,亚里士多德听到了腓力二世被刺身亡的消息,又得知亚历

山大夺得了王位。亚历山大在安提帕特等掌握军权的将军的支持下,将另外两名

争位者,亚历山大的异母兄弟和侄儿,很快除掉。

局势稳定后,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5 年重返雅典,结束了漫游生活。

4 教学时期参看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苗力田撰亚里

士多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 页。

转引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 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 272

273 页。

亚历山大即位不久,就开始了对外的征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南下

平定了起兵反抗的底比斯城。南部诸城的反马其顿派迅速瓦解,纷纷投降。亚历

山大要雅典交出反马其顿的领袖德摩斯梯尼及其主要伙伴,才能受降。据说是由

于亚里士多德出面奔走,为了保存希腊文化,亚历山大才收回了成命,德摩斯梯

尼只受到被流放的处分。在马其顿完全控制了局势之后,年已半百的亚里士多德

和泰奥弗拉斯特重回雅典。

回到雅典,不是再回阿加德米,而是在城东第奥勒斯城门前,一个名叫吕克

昂的运动场自己开办学园,与城西北角的阿加德米隔城相望。

这个地方原来是柏里克利为训练新兵而建造的游乐场,场内有许多林荫路,

有树木、喷泉和柱廊。因邻近吕克昂神庙即阿波罗神庙,阿波罗的尊号之一

为吕克俄斯,意即“光明之神”故名。据说,以前有许多学者常常来此,是一

个多才善辩之士所云集的地方。苏格拉底在世时多次来此,柏拉图有过这方面的

记述,如他在吕西斯篇开头说苏格拉底“为了走城外的路,沿着城墙从阿

加德米直接走向吕克昂,在到傍着潘诺浦泉的后门口时,碰到了海朗尼莫斯的儿

子希波泰利士”。这意思是沿着雅典城的北墙,经过后门,从阿加德米就直接走

到吕克昂。吕克昂作为一个教学机构,也有一系列的共同规则,如每隔十日轮流

值勤,每个月全体成员有一次会议。但它的要求似乎不像阿加德米那样严格,那

样正规,在开始,设备也不齐全。他们只能在体育场的林荫路上边走边讲授课程,

在漫步中讨论问题。也许是这个原因,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创立的学园的成员被

称为逍遥学派,也有称漫步学派的。

这个学园是“群星荟萃之所”,在亚里士多德主持下,它成为一所科学研究

和教学之地,他们搜集到不少著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作。这一时期是亚

里士多德一生真正的高峰期,希腊内部停止了无休止的各邦间的战争消耗,社会

稳定,有了学习和研究的社会环境。经过十几年的游历,亚里士多德加深了社会

阅历,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见解也逐步脱离柏拉图的

固定模式,走上了独立探索的道路。在年龄上他虽年届半百,但作为教师,作为

思想家,依然精力充沛,头脑敏锐,思想成熟,正是黄金时期。此外,他还有一

位忠实、干练的助手泰奥弗拉斯特。此时,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每天身着华丽

的服装,口吐机智隽永的言辞,激励着学生们走上智慧之路。上午,他与学生们

一起在林荫路上讨论深奥的抽象的逻辑、哲学和物理学问题,下午和晚上以通俗

的方式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