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也抬不起来谁让她上辈子后几十年已经知道,农村孩子想跳出农门,最大的捷径就是读书呢。可刚刚陈秋生告诉她,整个平安庄认字的孩子才九个,读完小学的只有三个。
如果说明年的天灾影响的只是平安庄一年的收成,孩子们普遍不认字,影响的就是平安庄两代甚至三代的收成。
想想吧,五六年之后就要包产到户,平安庄的人还能再窝在村里等着上级配发化肥农药吗等不到配发,是不是得自己去买,不认字说不定就要买到假货,那一年在地里下的工夫就白费了。
还有将来的打工潮呢。不认字的人出的是最苦的力气,挣的最少的钱,那点儿钱除了翻修一下自己家的房子,还够干啥
越想越不好,夏菊花问陈秋生的语气跟着变差了“大队不是有小学吗,咋没人送孩子去上学”
陈秋生奇怪的看了夏菊花一眼“那小学就是个摆设,自从运动以来,老师被打倒了上头只派过一回教师。可是红小队几次又跑到学校找教师的麻烦,人家呆不住调到别处去了。”
造孽不造孽
夏菊花的脸完全阴了下来,陈秋生虽然搞不清好好的她怎么就不高兴了,不过还是凭本能给她出主意“孩子们认字的虽然不多,可是我们这么大的认字的还有几个。对了,刘力柱还上过初中呢。”
刘力柱夏菊花记得他身体不好,要不也不会过成平安庄的欠帐户,只是他上过初中,还真没印象。
见夏菊花露出思索的表情,陈秋生认为自己可能说到点儿上了,忙说“力柱其实在学校的时候学习挺好的,要不我们几个,也不能只有他一个考上了初中。运动一开始他没跟着打倒老师,就被红小队的人给打伤了,还落下了个病根。”
对于红小队造的孽,夏菊花已经不去想了,只问“你说要是让刘力柱教一下孩子们认字,生产队给他记工分,他愿意不愿意”
当然愿意陈秋生想也不想的替刘力柱答应下来“这些年他们家全靠他媳妇挣工分,要是力柱自己能挣工分的话,干啥不愿意。”
场院里突然传来了一阵压抑的哭声,夏菊花一看正是刘力柱家的,忙站起身来走过去“力柱家的,你要是不愿意只管说,我就是跟秋生话赶话说到这儿了,不是让力柱非得答应不可。”
“婶子,我愿意,我咋能不愿意。”刘力柱家的忙擦了一把眼泪“我这是替他爹高兴的,这些年了他老觉得对不起我,天天念叨着要是他也能挣工分就好了,还后悔自己不该去念书,说要是不念书就不会”
整个场院的人都不说话了。能说什么看队长刚才着急的样子,还有安宝玲记的那些东西,大家都知道了认字的好处。可偏偏,刘力柱坐下病根,就是因为读书。
“行了,你也别太高兴了。”夏菊花只能顺着刘力柱家的说“你答应了不管用,还得回去问问力柱同不同意。快回去吧。”
刘力柱家的哽咽着答应一声,回家去了。夏菊花的目光则在妇女们身上扫了一遍,说“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如果力柱答应了,谁想让孩子跟着学认字的,就到秋生那儿报个名。也不非得是孩子,大人有想学的也可以跟着学。”
“队长,我倒是想学,可就是白天得编席,哪儿来的空儿。”李常旺家的永远是头一个做出反应的人。
夏菊花笑了一下“我记着原来扫盲的时候,不都是晚上学吗,不行咱们就让秋生辛苦点儿,晚上教一下大人。秋生,你愿意不”
陈秋生家的一直站在他身边没走,听到夏菊花问陈秋生是不是同意,忙拧了他一把,把陈秋生拧的呲牙咧嘴的直点头。
都在一个村里住着,谁家两口子怎么过日子,都了解的差不多。一个跟陈秋生家的年纪差不多的媳妇,就笑话陈秋生“会计,你这也不行呀,咋让你翠萍拧青了都不敢吱一声。是不是在家里被拧惯了”
陈秋生本就红的脸,一下子成了红布,埋怨的看了自己媳妇一眼。夏菊花也觉得好笑“原来秋生家的叫翠萍,我觉得比陈秋生家的好听多了。”
哎呀把陈秋生家的高兴的,连不好意思都顾不上了,拉着夏菊花问“队长,你真的觉得我名字好听”
夏菊花笑着点头。
陈秋生家的一下子忍不住看了男人一眼,又转头对着场院里的妇女们大声宣布“以后谁要是不喊我的名字,还叫陈秋生家的,我可不答应了。”
“把你给美的。好象就你有名字一样,别人都没名”人太得意,自然容易刺激别人,有人不服气的说了一句。陈,呀不,是张翠萍把头一扬“你有没有名子我不知道,反正队长说我的名字好听,那你们就得叫我的名字。”
陈秋生
场院里的妇女更不服气了,一个个报上自己在娘家时的名字,非得拉着夏菊花给她们评评理,看看谁的名字好听,谁的名字难听。
这可让夏菊花怎么比连她自己,长一辈的还都叫她大壮家的呢,难道她能学着翠萍一样不许人叫
凭什么不行夏菊花在听到有第三个妇女叫招弟后,心里突然升起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