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官通判(2 / 3)

压住消息就是因为恩科未结束,不想破坏喜庆的氛围。如今琼林宴都结束脸,自然也没必要再压消息。

那贾嵋在新进士中属于家世好的一类,得到的信息要比其他进士都详细。听到大家又开始说起这个话题,便当仁不让抢夺回被左玟夺走的中心位置。

探花郎一脸轻描淡化地抛出个大雷,道是,“据说沿岸匪患严重,有几名县令,乃至州府的官员都死在了倭寇的火药武器下。不出意外,我们这一批会有不少的进士被派遣至东海沿岸州郡。”

此话一出,进士们都炸了锅。

“什么”

“不会吧。”

“可千万别”

后面的话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也是一类的想法可千万别选中了我。

有这个消息在前,众进士看前三名的目光顿时充满了羡慕。

毕竟前三名可以直入翰林院,是不需要担心被外放到危险地带的。其他二甲三甲,只有看运气好不好,才能被留在京中了。

尽管大多数人都畏惧战争,但也有几个进士表示自己愿意往。

尤其陆长庚跟左玟一样直面过倭寇,还杀过几个。

闻得此语,便直接对左玟道,他准备放弃翰林院的清贵差事,自请前往东海当个县令。

左玟当时只微微颔首,并不接话。面对旁人羡慕的眼神,心里叹气。

只怕待会儿,这些羡慕的目光,就要变成同情了。

没过多时,便有鸿胪寺的官员出来张榜。

那官员将新进士们整合到一块儿,表情沉着,开头便是一句,“想必诸位都听说了东海匪患之事吧。”

众进士皆沉默,面面相觑。片刻后,才有人答,“都听说了。”

那官员点点头,才继续说道,“本官知晓诸君都很关心东海和自己授官的关联,如此,本官就先宣读派往东海的名字吧。”

随后,也不管众进士的动静,张了榜,一口气就报了七八名派去东海的进士任命。

凡是听到自己名字,拿到官服文书的新进士都没有了笑模样。哀叹不已。

到第九名,却听得那官员报,“一甲第一名左玟,任泉州通判”

通判,协助州府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若分在别处倒也是个不错的差事,但去往刚刚死了一批官员的东海沿岸,就变成十足的苦差事了。

一时间,连之前被任命的进士都忘了叹息,惊诧不已。

“怎么会是左状元”

“这”

“左兄”

一甲三人并排处,陆长庚亦是瞪大了眼,“为何会”

贾嵋则是惊喜得很,嗤笑一声,“六品通判,比从六品翰林修撰还要高一级。恭喜左兄了。”

自来一甲三人入翰林院已是惯例。状元任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则是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虽然品阶听起来不高,但都是极清贵的职位。

且从未听闻殿试后让状元郎外派,还是去那么危险地方的。

众人看着左玟,情不自禁就猜测,莫非这左状元这回真的惹怒了景康帝

左玟接过了任命。面对贾嵋那明里恭喜,实则幸灾乐祸的话,却是不以为意。玩笑一般回道,“贾探花还没有任命,却是该喊我一声左通判左大人才是。”

说完,才含笑回应陆长庚道,“陆兄莫忧,这是我自求的。”

陆长庚先是皱眉,随后释然,“极好,左兄等我几日,咱们共赴东海就是。”

贾嵋被左玟不轻不重怼了一句,本来有些生气,但一想左玟马上要去送死的地方,又高兴起来。甚至皮笑肉不笑的,依着左玟所言,重新道了一声,“恭喜左通判。”

又挑拨道,“却不知左状元去做了通判,那翰林院修撰又落到谁的身上去了。该不是陆榜眼吧。”

陆长庚才要说什么,却被左玟拉了一把。摇了摇头,直白道,“陆兄无需与小人计较。”

贾嵋气道,“你说谁是小人”

那官员冷眼看了半天,到此终于喊了声“肃静”。

拿出另一张一甲的榜开始宣读。第一个名字俨然又是,

“一甲第一名,左玟,任翰林院修撰”

众进士

一人当两个官他们没听错吧这到底是得罪了皇帝还是深受宠幸他们怎么看不懂了呢。

左玟也愣了一下,便笑起来。心道景康帝还算够意思。

念过了左玟,又念陆长庚,一如往年的七品翰林院编修。

到贾嵋之时,却又引起一片喧哗。

“一甲第三名贾嵋,任苑马寺观政。”

“噗”

静默良久,也不知是谁先发出一声嗤笑。随后的小声议论就停不下来了。

观政,也就是实习政事。苑马寺,主管养马。连在一起,养马的实习生。虽说马政也算要政,但也还是养马。哪个文人喜欢呢

贾嵋嘲讽了左玟半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