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因为明末那段历史被气晕过去的朱元璋醒来后很是发了一通脾气,嘴里全是“窝囊废”“饭桶”“该死”等字样,也不知道究竟是在骂那群背弃了明朝的读书人还是那些镇不住读书人的后辈。
总之,朱八八很气,气炸了。
然后,明朝的一众官员就被朱元璋给折腾了,其中文官被折腾的尤其惨,大家有理由怀疑朱元璋是把对明末那群不战而降的读书人的气撒到了他们头上。
那诸位官员真是无辜被牵连,简直要气死了都怪后面那群软包子现在反倒全连累他们了
更包括朱元璋的一群儿子也没逃掉折腾哦,不对,太子朱标是逃过一劫的,朱元璋的理由当然是因为标儿厉害啊,刚刚还同朕一般因为不肖子孙气晕厥了一通,得赶紧好好休息休息。
其他几个儿子“”
冠冕堂皇。
朱元璋偏心朱标哥几个已经非常习惯了,也幸好朱标身为长兄对兄弟们都不错,算得上是那些弟弟们心里的半个爹,加上朱元璋时不时的无情打击他们一下,他们是气都气不起来,因此也就没有太不服气的。
算啦,大哥的身子的确弱,他休息就休息吧。
历史到了这个时候,天幕说的许多东西其实都已经差不多有了,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研究之后出来的一些东西。比如徐光启弄出来的龙尾车和粪丹,这些都是此时所没有的。
还有天幕之上给的那些书籍,也是必须要读透的,其中隐藏的一件件事都得去办。
尤其是
中原就是从明清开始落后的。
这句话简直就像一句魔咒,敲击着所有明初人的心,简直在朱元璋心头捅了个大窟窿。他是真没想到啊,后世人竟是如此看待他们的
现在天幕既然说了这些,那他就绝对不能再让这种情况出现
不就是重用匠人研制东西吗
这有什么
用就是了
朱元璋直接下了令,叫大明的工匠要参透天幕给出的一系列关于“匠”的书籍,若能造
出有益于民的东西来,那定重重有赏
这一声令下,顿时叫所有明朝的工匠们的热情都燃起来了,他们本来也要仔细研究那些东西,如今陛下还下令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当然得研究
至于前朝那群余孽及外海的倭寇
朱元璋眯了眯眼,决定不能放任。如今大明初建虽不宜兴兵,可若是只注意着东南边,倒也不是不能支撑。
朱标甚至还建议,“海外有好东西,倒是可以将那群海商收归官用,让他们把海外的好东西带回来。”
朱元璋问道“标儿之意是给他们官职”
朱标点头,“若能给他们一些好处,他们自然愿意为朝廷做事。”
朱元璋没有立刻回答。
某些大商人的力量太大了,海商甚至隐隐能威胁到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他的统治,
尤其天高皇帝远的,
海边他如今又难以管到,若再给海商那么多权力,只怕他们的权势只会更甚。这样的人若有二心,那
朱元璋可不觉得这件事好解决。
正在琢磨着自己能不能调到南边去灭前朝余孽及倭寇的朱棣见朱元璋如此为难就忍不住提了句,“父皇若是觉得海商权势过重,那何不削一削他们的权势”
朱元璋问“师出无名,如何削”
朱棣笑道“就问他们愿不愿意为官呗。”
朱标福至心灵,“四弟的意思是叫他们以家产买官”
朱棣点头,“若海商愿意将一半、甚至一大半的家产上缴国库,父皇未尝不可授予他们一份官职。”
朱标顺着朱棣这个话往下想,“四弟这个想法倒是同先前天幕所言的一句不谋而合。若能控制住商人手中的钱财,明码标价多少家财之后不得为官,那多出来的那部分,他们只能上缴国库。”
“那可太少了。”朱元璋终于说话了。
朱元璋道“标儿,你说朕若是下了这么一道指令,那些海商会不会直接把家产转移给别人比如他们各自族中不入朝的长辈子弟甚的。”
朱标便道“所以这个数额还得以全族来算,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加起来多了,那就必须削下去。”
朱元璋说道“不错。”
所谓父母在不分家,那种大户人家更是同姓聚落,连祠堂都是一个。族中有族长、有族老,若发生大事,底下的人都得听族长的,鲜少有人会自离。当然,说不准待朝廷将这少于多少银钱可为官列入其一,有些人就会自请离族也说不准。不过这样倒省事了,都不必朝廷再去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朱元璋其实自己也没想好,“叫他们在户部领个差事”
朱标道“海商出海买卖赚钱,确实归户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