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虽好,但在古代做起来不太划算,所以我们还是将目光放在传统的肥料上。
“啊”有些人惊讶了,“原来不是要说这个啊”
“也是。”也有些聪明人说道“天幕一开始就说做起来不容易,可见并非真的想说这氮肥。”
“那再听一听。”
“”
大家搬好小板凳,态度端正起来。
我们国家真不愧“农业大国”四个字,老祖宗们在耕作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智慧也是一等一的,别的不说,就单说这肥料,哇塞,多的人简直数不清。
天幕之上开始列具体的内容。
内容很详尽,大家看的也认真。
从先秦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人的粪尿、动物的粪尿、杂草、草木灰等东西作为肥料,这些在齐民要术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现在也还在用嘞。”不少人这么说。
“就是少啊,不够用。”
“把杂草和粪尿放一块沤上一个冬天,那埋在地里,来年定有好收成。”
“嘿,我其实一直这么干。”
“”
等到了秦汉时期,厩肥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厩肥,其实也就是将人用的茅厕和猪圈修连在一起,然后秽物混合经过发酵后得到的肥料,这在汉朝时期尤其兴盛。
秦朝的人赶紧学起来。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种田不养猪,好似秀才不读书。由此可见,猪粪对于庄稼人的重要性。包括到了我们如今有些农村,大家都还在使用厩肥,那养出来的菜,可是正宗的农家菜,菜市场卖的价都比普通的菜要贵一些
有些人不懂,“秀才是什么”
有人猜测道“读书人做官后的称呼”
“那还真是奇奇怪怪的,都不以官职称呼。”
“”
也有人关注点比较新奇,“菜市场专门卖菜的地方”
他们就不懂了,“
这菜不是各家各户自己种吗,院子里,庄子上,还要专门去买啊”
在古代,农民最不容易挣到钱的。
因为农民手里的产品很有限,拿得出来的也就些夏天生长速度快时的蔬菜,最多再加一个秋收之后的粮。但菜可不是那么好卖的,因为哪怕是住在城里的普通人家也有院子,在小院里开辟一块菜地出来,随便撒上些种子,那一家人吃的菜基本就足够了;而大户人家更不必说了,他们有自己的田庄,每天都有专门的人送菜到府上,也不需要去买。
像市井之中,卖的其实都是些生长周期比较长的鸡鸭鱼虾等东西,还有羊肉之类的,鸡蛋鸭蛋也有,毕竟有些城里的人家不养鸡鸭。然后就是些经过二次加工的吃食,以及各种小玩意儿。
所以习惯了这种模式的古代人们,没法想象后世怎么还有专门的菜市场。
不过
天幕最开始的时候好像就展现过,那个时候菜市场里能看到的菜品可丰富的很。
天幕可不知道就这么一会儿,古代人们又在猜测后世的生活了。
除此之外,人们还增加了利用河泥、蚕沙、缲蛹汁、骨汁、豆箕等东西当肥料。
“那河泥可是好东西。”
“要多沉上几年,挖出来用在地里,那才叫肥呢。”
“诶,你别说,先前我还听说有人家专门挖泥塘来肥地的,隔个一两年清理一回,那收成还真比别家高些。”
“挖泥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更开辟了一种可再生的肥料绿肥。
天幕上出现了一片青葱地。
有人当即就认出了里面的作物,“苕子嘛”
苕子,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豌豆,在秋冬的季节播种下去,经过一个冬天的生长,来年那地就能使用了。非常的绿色环保,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无限使用。
“还能种菽。”
“植豆也成,这不仅能肥地,等熟了之后还有收成
,天热的时候煮烂了吃,舒坦”
“”
大家纷纷说起自己的种地经验来。
也有人问“绿是绿,但环保是什么”
这种绿肥其实和我们现在种植紫云英、苜蓿、满江红等植物的原理一样,都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让土壤中的许多微生物能够繁衍,减少病虫害虫,从而达到肥地的效果。
而且种植这些植物不仅仅只是肥地,因为他们还是牧草,等长大之后可以当饲料,用来喂养猪牛羊马等牲畜。尤其苜蓿和紫云英的生长周期短,只需要五六十天就能收割,很迅速。当然,最关键的是这些牧草种子随便撒在哪里都可以生长,根本不需要占据耕地,要是在古代种起来,对耕地不多的人家就非常的友好。
众人“”
“这个好”已经养了猪的人家立刻心动了。用粮食喂猪他们当然舍不得,所以每天都出去打猪草,可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