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甭管脑子清醒与不清醒的君王都已经叫底下的人去行动了,叫他们务必要把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豆制品给摸透。清醒的君王是出于国家黎民考虑;不清醒的则是拒绝不了美食的诱惑,毕竟作为一名合格的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君王,身为九五之尊,我想吃的东西你们就得给我想尽办法弄出来
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层面的考虑吧,反正底下的臣子去办了。
百姓的行动力更是惊人,他们迷信又愚昧、胆大又聪明,哪怕已经有人根据天幕内容推断出来那讲解的人并不是什么神仙、而是不知道相隔了多少年的后世之人,普通的老百姓也更愿意将其当做神仙来看。在他们的眼里,能用平平无奇的豆子做出晶莹白嫩的豆腐、剔透光亮的豆油,这根本就是仙家手段啊,厉害着呢
第一次嘛,他们也不敢用太多的豆子去试,但半碗总是舍得的,毕竟如果真的能做出来,那以后可就有好吃的了,怎么想都不会亏。
于是,当天晚上就有人做出了豆腐。酸汤点的豆腐,切块的时候还在颤抖,一下嘴,哇,好软好嫩
全家人震惊了
“这豆腐真好吃”
“我以后要天天吃豆腐”
“”
这样的场景在各处可见。
豆腐、豆干、豆皮、腐竹人们动手的能力一点儿不差,哪怕有失败的,但也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成功实验出想要的东西。
没几天,豆芽又发出来了,干净的豆芽立在筲箕簸箕里,根根分明,摇曳生姿,它们跟种在土地里的绿色豆芽比起来颜色是黄的,顶端开着两瓣芽粒,跟花朵似的,这对缺少蔬菜瓜果的古代人而言,这些豆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一点点豆子生出了这么多的豆芽,这可都是口粮啊
没有炒菜的意识没关系,豆芽煮汤一样好吃
清爽脆嫩,一点不赖
等再把豆油弄出来
学起来吧
学着天幕上那种平坦的锅炒起来
或许朝云本身没有讲那么多东西,甚至压根就没提到过炒菜,但带着火眼金睛的人们还是通过天幕上一闪而过的画面将炒菜的方式记住并拼凑了起来,穷苦人家没有炒锅,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想要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一个锅而已,没道理有钱买不到啊
这些有权有钱的人很快就尝到了炒菜,然后深深的被不同于炖煮、蒸烤的新食物给吸引住了,加上豆制品的热潮,那些贵人们还无师自通的整出了类似于全豆宴、全素斋之类的宴会,很是出了一番风头。
上行下效,有权贵之人带头,底下的人肯定会跟风,没钱买不起铁锅的平民百姓们也不放弃,最后选择了陶锅来炒,虽然不如铁锅好用,但对他们而言也不差啦。
豆制品、炒菜宛若龙卷风一般席卷大地,看过天幕的人基本都上场了,然后掀起了一股关于豆制品的热潮,茶余饭后全在讨论。
当然,讨论最多的还是关于天幕的内容,毕竟这神仙一样的手段是真的很超他们现有的认知啊。
“上回末尾的时候说下期见,那应该还会来的吧”
“一定会来,神仙肯定说话算话。”
“不是神仙,就是我们的后人。”
“管他是神仙还是后人,我只知道这厉害着呢,上面说的东西也非常的有用,不然我们什么时候吃到过那么好吃的腐竹啊。”
“我觉得最厉害的是那豆油,以前肚子里没油水,现在有了豆油,跟吃荤菜似的,热乎乎的,美得很。”
“可不是,我昨天去买豆油的时候,还看到有和尚下山来买呢。”
“出家人吃素,他们肯定来。”
“”
扯了一会儿关于豆制品的好处,话题又回到了天幕上。
“也不知道这天幕什么时候才能再亮,我还想继续看呢。”
“谁说不是啊,跟着天幕学点有用的,日子都能好过不少。”
“是这个理儿。”
“”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么
刚把自己儿媳妇抢到手的李隆基寻欢作乐结束后就听到李林甫和杨国忠要回禀政事,当听到关于以古法榨油成功、且宫里已经用上、不久之后就能在外售卖的消息后,李隆基那本就不错的心情顿时更开怀了,连连说了几句好。
李隆基忍不住的想果然是天佑他这个皇帝啊年轻的时候保佑他从武周手上把他李家的江山给夺了回来、接着又治国理政让大唐再呈盛世,后来就是喜欢的美人也进了大明宫日日相伴左右、音律歌舞好不惬意快活,如今更有了这前所未有的天幕良言,可见老天对他这个大唐天子是如何的看重
李隆基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兴奋,对本就坚定不移的节度使之事更添信心,觉得自己这“再培养一个权势与李林甫相制衡”的手段非常稳妥且高明,想到大权在握、天下尽归、自己稳坐钓鱼台的大好形势心底就一片火热,连给李林甫的赏赐都多了,弄的李林甫都不禁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