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一番后,便是邀请活跃在大秦的众位名家一起来讨论国家大计。
这也是所有人的智慧。
面对直播里那些涉及各门各类的知识,到底没有人都能答得出来。
但是没关系,术业有专攻。
诸子百家里有的是人知道。
因为这秦那不好的名声,和这些年来强压下激起的民怨。那些受邀的诸子百家们大多不愿意,来也只是迫于形式。
特别是儒家。
儒家虽然在民间人气很高,但是在大秦统治的当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秦的统治者,嬴政他不喜儒家。儒家不像法家被重用,但是也没有被打压得厉害。
一些原本进了朝廷的儒家博士,准备说服上位者大显身手,也因为见儒家没了前途,受不得这气,直接罢官辞职。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时
候,他们会被帝王想起
太让人惊讶了
也太让人觉得奇怪了
真变了性子
不。
大秦使者邀儒家过来的时候,还是暴露了本性。
纵使体恤长者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但是其余弟子却是一个不少的被邀请了过去。
因为心不甘情不愿,这一路走得也是不顺畅,特别是当他们认出来带路的是叛变师门,投靠暴秦的同人熟人。
火是蹭的就这么起来了。
他们怒不可遏。
可是哪怕他们冷嘲热讽,各种引用典故借古讽今骂这个走狗,但是带他们过来的人却很是客气,面对这样的刁难更是佁然不动。
憋屈。
憋憋屈屈。
到最后还是他们先收手。
纵使不愿承认,也得说,对方这水平素养,真是没的说。如果不是阵营不对,说不准他们还要夸上对方几句
好一个出师了的儒家弟子
但是现在,那口气不上不下得堵在那儿。真叫人心里难受
眼见带路的人朝他们打了个招呼后转身就走,一副不愿意多说的样子。
儒家的弟子们刚准备好言辞继续说,却惨遭碰壁,只好在憋了一肚子的气的基础上继续憋着。他们闷闷地闭上了嘴不再说话。
原是准备冷眼旁观的。他们是打定了主意不开口。
可是在这议事的大殿里坐上一会,他们就坐不住了。
“启禀陛下我们儒家不是这样的”
听法家、墨家在人前侃侃而谈时,时不时要踩上他们儒家一脚。
儒家的人这时候坐不住了
几乎是等上一个人一说完,他们就纷纷起身奏明天子。不为别的他们儒家人都还在这儿呢这些对家们不厚道,就这么黑他们
谁能忍得住这口气。
带头的儒家弟子心下不忿,没忍住看向自己的对手们,然后不由地睁大了眼。
他们诸子百家,各个学派之间常常进行学术间的交流,对自家了解的最多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曾与他们多次进行交流的对家。
此刻,看熟识的其他几家蠢蠢欲动迫不及待的发言,儒家的代表人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最近的大秦明显在变化。
不,恐怕在他们未曾看见的时候,就开始从上而下变化了。
这个会减少赋役、会适量减刑、会考虑其他人看法的暴秦,不再是从前唯我独尊的霸王秦了。
暴秦变了。
这个发现足以让所有人惊涛骇浪。
最先发现的这个,其实就是他们这些诸子百家的学者们。
他们的长者早就敏锐发觉到了,几乎是律令刚刚下达,便叫来他们这些弟子分析现在的情况。所以他们这些人也不是一抹黑就到这里的。
但是秦,到底能不能真的变了会变化成什么样子一切尚不可知。
当时他们保持态度,决定观望。不太看好,但是也有所期待。
可谁也没有想到,那些律令下达不久,他们就要强制性前往咸阳赴约,赴这场嬴政的邀请。
“”
思及此,耳边还环绕着其他人的发言。儒家的带队人却在此时很快的冷静了下来。
很明显,大秦正要往所有人期待的那个方向发展。
现在正处于蜕变中,或者说他的蜕变还未完成。
这是个好机会。
激流涌荡。
儒家也需要抓住这次在上位者露面的机会
这场学术纷争持续了很久。
开始的时候只是几个诸子百家的代表在吵。
到后来,几个代表上前恳请帝王让他们带外援上殿。
于是,无关帝王,无关群臣,诸子百家之间的学术混战来了。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好不热闹。
就连那些儒家博士们开始臭着张脸,百般的不乐意,这个时候,他们却是活跃得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