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3 / 4)

段。

最后,表演大会的门票炒到了十万金一票

会稽王听闻这天价门票,心肝都在发颤。他没想到会稽四美,光是入场门票,就赚到了上百万金

殷浩嗅到了商机,他立马向会稽王建议“殿下,会稽四美如此有影响力。若是这四人能入会稽王府为殿下做事,听凭殿下的吩咐”

说到这里,殷浩笑得意味深长。

会稽王眯起眼睛,一脸深思。若是会稽四美能入会稽王府做事,听他的吩咐办事。那今后,他让会稽四美多办几场演唱会,那他岂不是富可敌国了

思及此,心里骚动起来,会稽王咳了咳,皱着眉头言道“恐怕不易。谢安石一向不肯出仕,许玄度亦是如此。王仲祖,原来在会稽王府做事,而后与小王疏离,辞官离开了会稽王府。至于王大郎,恐怕他也是不愿意出仕的。”

殷浩告诉会稽王“谢安石之弟,谢万石如今在殿下府中担任从事中郎。听闻谢安石对这个阿弟,甚是关爱殿下为何不从谢万石这里下手让谢万石劝其兄谢安石”

会稽王若有所思,轻轻颔首,觉得可行。谢安对谢万这个弟弟,一向关爱有加。若是让谢万来劝说谢安,或许能劝说成功

殷浩笑了笑,继续说道“至于许玄度。听闻许玄度与丹阳尹关系甚好。不如让刘真长劝说许玄度。”

会稽王点头。许询与刘惔关系的确很好。半年前,许询来过建康,低调的在建康住了一个多月。期间刘惔热情的招待许询,许询离开之后。刘惔时常思念许询。若不是偶然听到刘惔说了一句清风朗月,辄思玄度,会稽王压根不知道许询来过京城

殷浩接着言道“王仲祖去岁不是想调任东阳太守吗不如殿下依他。如此王仲祖便会再回到殿下身边做事”

会稽王问道“王大郎”

殷浩笑着说道“王大郎,最简单了。王修龄离世,按晋律,王大郎身为亲人,理当守丧。如今尚未除服,他不能碰声乐。”

“卿之意,是威胁王大郎恐怕不妥。”会稽王摇头。王玄之毕竟出身琅琊王氏,更何况他本人的名气这么大,若是贸然威胁,恐怕会得罪人

殷浩摇头,他告诉会稽王“殿下放心,浩即刻寻逸少商量。王大郎就交由浩来处理,殿下先顾着前面三人。”

“小王知晓了。”会稽王点头。

王羲之正在练字,听闻殷浩登门,他笔锋一顿,墨迹毁了这幅作品。

将笔放下着,王羲之面色泰然的对仆人言道“请殷刺史入府。”

这些时日,王羲之沉默寡言,办完书法展后,他就不管事了。每日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练字。

如今,殷浩登门寻他。王羲之觉得,是时候该跟殷浩提出辞官了

殷浩笑呵呵的与王羲之打招呼“多日未见,逸少风采依旧”

王羲之淡笑着请殷浩入座,让仆人为殷浩倒茶。

殷浩从王羲之这里品到了传说中的泡茶,他感叹道“近来京中盛行泡茶,今日浩终得机会,在逸少此处品尝到了泡茶。”

王羲之面色淡然,一派文雅。他温声开口言道“殷刺史登门寻羲之,不知所为何事”

殷浩当然不好直接开门见山的把事情说出来,他习惯了先聊其他事情,把气氛带动起来,再跟人谈正事。

于是,殷浩跟王羲之聊起了上个月举办书法展的事情。

殷浩问什么,王羲之就回答什么。

聊了许久,见殷浩一直不提正事。王羲之突然没了耐心,他直接起身向殷浩作揖,主动开口提道“得足下高看,羲之出仕任护军将军。不瞒足下,自从姨母离世后,羲之时常心痛,难以维持正常心态做事。恳请足下,让羲之辞官隐去”

殷浩愕然,他没想到王羲之竟然开口向他提辞官这干得好好的,为啥要辞官

殷浩当然不同意,他立马起身,扶着王羲之说道“足下乃大才之人若辞官,岂不是要弃天下苍生于不顾”

王羲之摇头,继续弯下腰作揖,坚持道“羲之心意已决,请足下成全”

殷浩头疼,他沉默了一下,改口说道“既然足下未走出伤痛,不若先回会稽。等过些时日,心情恢复后,浩再调足下到建康”

不等王羲之开口回应,殷浩立马说道“浩即刻寻会稽王,请会稽王调足下为会稽内史,领右军将军”

说完,殷浩立马转身,穿鞋匆忙离开。

殷浩说完就跑,王羲之压根来不及拒绝。他无奈的摇头,喟叹一声。

会稽四美这次的表演大会,可比在会稽时更要隆重,更有气派。

王献之找了很多夜明珠,还做了很多简易扩音器,就连舞台都是特地设计的

明月清朗,月光朦胧。

夏夜清风朗朗,舒适清爽。

买到票的贵族子弟,在山下检票,乘吊车上山。然后排队入场,被仆人引领入席间坐好。

夜明珠被黑布罩着,现场只有烛光。

等众人入席后,仆人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