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私人教师(2 / 7)

呢。她自己的事儿,自己瞧着办,毕竟她和我不同。”

邓秀宁不想去乡下插队,就可以不去,因为她属于工农兵的兵,有的是方法避免去乡下插队的事儿。

金丽儿不同,她本身就是乡下的人,再加上还是少数民族,这方面的政策也灵活一些,具体的情况邓秀宁也不懂,但肯定和邓秀宁这儿是不一样的。

李晓红也只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李晓红走后,邓秀宁也叹气,她在家自学,倒是能把初三的知识学个七七八八的,甚至比学校的效率还高一些。可是高中和现在初中的情形差不多,她不想自己把接下来的时间,都蹉跎到学校那种混乱的情况中去。

估计在秩序恢复前,学校主要是斗争的场所,而不是学习的场所了。

想到这些,邓秀宁就十分郁闷。

幸好石头和小云还在读小学,驻地的小学恢复教学工作以后,反而是最安稳最像学校的地方了。

幸而她在家里呆着,林琳和朱凤英都没逼她,任由她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李晓红每周有五天在城里读书,朱前进回来后没多久,似乎就被家里找了路子,送到了部队什么预备役之类的地方去了,其他的人邓秀宁也聊不来,因而她的日子挺无趣的。

学习之余,她觉得无聊的时候,便写信给各处的朋友,除了写给蔡解放,还写给金丽儿,写给林振轩和葛翠成,还给在北京借宿过的鲁家写信,最后还给黄奇胜写了信。

如今想起来,串联的日子里还是挺美好的,至少不会觉得那么迷茫和孤单。

幸而朋友们都理解她,因为现在各处情况都差不多,大家都不能安安生生地上课了。

只是,蔡解放的信里头,除了安慰她之外,还给她出主意“如果你觉得学校不适合你学习了,那你可以考虑寻求别的学习之处,比如你外公。”

蔡解放在信里说,他有假期的时候,偶尔会去林家坐坐,和林振轩聊聊之类的,总觉得林振轩在学识上比普通人要高得多,每次交流他都会有收获,因此他喜欢上林家去。

此时林家也是人口凋敝,平日都是低调冷清度日,蔡解放的拜访,也能让他们感到安慰开心,双方也是非常乐意见到彼此的。

邓秀宁拿着蔡解放的信,琢磨了好几天,才去找林琳。

“阿姨,我在想,要不我去外公那儿住着得了。现在外公课业少了,在家的时间也多,如果跟着他学习,相信他能够给我很多指导。”

如今林振轩许多时候都在家待着,倒不是他自己个儿愿意的,是形势所逼。

若是他不低调些,不少些活动,恐怕也会招惹一些人注意,从而陷入危险中。

能够关起门来,和林振轩那样的教授一对一学习,绝对是十分难得的机会。

林琳很吃惊,说“你跟着他在家里学,没有用的,在学校拿不到毕业证书啊”

邓秀宁说“如今学校这样子,我也学不到什么。要毕业证书的话,我回来参加考试就行,档案里有我的成绩,应该就可以了。”

当然,她最好还要请个假,这时候学校的管理也混乱,想要请假还是容易的。

听完邓秀宁的话,林琳沉思了一会儿,说“你爹现在不在家,你奶奶又不太懂,我得好好想想你这个事儿。”

平日里两个人关系好,没有什么长辈和晚辈的界线,但是到了这种严肃的事情上,林琳到底还是家长,所以她要谨慎考虑,不能太草率了。再加上她还是个后妈,这样的事情就更要注意了。

这个想法,邓秀宁也没瞒着朱凤英和石头小云,他们三个当然是不太赞同的。

“大姐,你要是不在这儿,我们像是没了主心骨似得。”

“我舍不得你走。”

“对啊,我们的学习还要你辅导呢”

如今在一起生活了几个月,姐弟妹关系倒是比人家亲生的还要亲昵了。

两个人不舍得邓秀宁也实属正常。

朱凤英也舍不得邓秀宁走。

“你不在家里头,我就老记挂着你,担心你吃不好穿不好的。”朱凤英一说就要流眼泪。

邓秀宁也舍不得他们祖孙,可是在家这样无所事事的,着实是浪费她的大好光阴了。

见朱凤英那样,邓秀宁又免不了要耐心安抚一番,又让石头和小云多哄哄她,才将朱凤英的情绪平复一些。

现在朱凤英身边有四个孙子孙女需要她照看照顾,能够分走她许多精力和注意力,相信自己就算是不在她身边,她也依旧是孙辈环绕,纵享天伦了。

林琳一个人琢磨这个事儿,实在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便干脆打了电话回去问她爸。

林振轩一听,立马就坐直了身体“秀宁想过来当然好啊反正家里宽敞得很,只有我和你妈两个人,还显得空荡寂寞了呢”

林琳无奈地说“爸,她不是去你们那儿小住,是长住。估计除了期末考试和过年,其他时间都住你们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