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弄五粮液(4 / 8)

了地窖里。

李翠花可能是真的被朱凤英给气着了,也不见她在墙头或者门口探头探脑了。

收拾着粮食,邓秀宁和朱凤英说“魏奶奶她们,估计粮食也收了,咱们得上各处看看了。这一个多月没去,估计也有不少粮食能收了。”

朱凤英说“我也这么想的。只是最近手头有些紧了,我们去乡下可是花了不少钱呢再收粮咱们得慢慢来。”

邓秀宁点头。

晚上,祖孙两等了许久,邓奎先才从学校回来。

“今儿是又被什么活动耽搁了吗”朱凤英边给他盛饭边问。

邓奎先洗了手脸,在桌边坐下,饿得直接上手抓菜吃“不是,是蔡政委把我叫去问了点事儿。”

邓奎先也不知道,自家老娘说的荒年的事儿,怎么传到蔡政委耳朵里了。

蔡政委询问了他关于荒年的事情,邓奎先只好说“我也不知道,是我娘说的,我娘现在每天就想着囤粮,我的津贴补贴之类的,全都被拿去买粮食了。”

邓奎先虽然不大信,但是能够让老娘开心点,他也就不那么在乎那些钱了。

囤粮能让自家老娘安心,也有了事儿做,邓奎先觉得钱花的值。回头要是粮多了,吃不完,再说服老娘卖掉一些陈粮,当然有些损失,那就当花钱买了心安好了。

邓奎先说的倒都是心里话,但是也让蔡政委更加拿不准了。

祖孙两不知道蔡政委和邓奎先说了什么,倒也没放在心上。

收拾好了家里的粮食,地窖被填满了不少,祖孙两心情更是好了不少,又开开心心地出门去收粮了。

这次除了一些日用品,她们还将邓秀宁的衣服收拾了一下,不适合她的和不喜欢的,都打包一起,带到了乡下去换粮食。

反正旧衣服她们也没花什么钱买,就干脆半换半送了。

这次祖孙两隔了一个多月才来,魏玉花和同村的等得辛苦极了。

“老姐姐,你是不知道,我前段时间啊,天天早上都要去那边的路口望一望,看看你们来没来,可是你们一直都没来”魏玉花看到祖孙两就激动得不行。

祖孙两虽然才来过几次,可是魏玉花觉得和朱凤英特别聊得来。而且朱凤英上次带来的东西又好又实用,她们就天天盼着了。

朱凤英害了一声,说“一个多月前,我摔了胳膊,一直在家养着呢我托人带话来了,说我来不了,你接到了没”

魏玉花点头“接着了,那时候我才没去路口望你们了。”

祖孙两一来,不消一会儿,就把东西都换出去了。那几件小衣服,也是魏玉花看着谁家有适龄的小姑娘,才给换了出去的。

朱凤英可记得李翠花说,要用邓秀宁的衣服,给她肚子里的儿子做尿布的事儿,所以才让魏玉花特地帮忙盯着,免得被没有适龄小姑娘的人家拿去糟蹋了。

换完了粮食,祖孙两也不急着走,这次魏玉花还特地给祖孙两冲了红糖鸡蛋来。

闲聊起来,朱凤英说了自己手骨折的事儿,然后说到了这次回老家运粮食的事儿。

“我老家那边,有传言说是要搞公社化,就是把所有人的田地收到了一起,大家一起种。收上来的粮食呢,交一部分给国家,一部分给公社里,剩下的就村里人一起分。”

“还有这事儿”魏玉花听着觉得很惊奇。

朱凤英点头说“说是别处早就搞了,还搞了好几年了呢我老家那边算慢的了。”

魏玉花说“我们这边还没听到什么风声。”

朱凤英说“我也不怎么清楚,但我估摸着也快了,咱们虽然不算一个地界儿,可也是一个省的。我回去就遇到了村里开大会,说今年要修水库,修水渠,很多地方都旱了,要想办法存水呢”

邓秀宁听着,就知道人民公社化要开始了。邓秀宁当初也是吃过大锅饭的,对于那时候的她来说,还是个好事,在家吃饭吃不饱,在食堂还能混个饱肚。可惜后来饥荒,大食堂办不下去了,她又开始饿肚子了。

不一会儿,朱凤英和魏玉花两个人的头就凑到了一处,嘀嘀咕咕地说起了什么,邓秀宁猜着,自家奶奶是在和魏玉花说饥荒要来的事儿。

这个事儿邓秀宁不敢告诉太多人,她不怕别人不信自己,怕的就是,最后她说对了,别人还怀疑她有什么问题,甚至怀疑饥荒就是她带来的。

新中国成立了七八年了,可是许多人还愚昧无知一如从前。

“所以你今年的粮食,都别卖了,都自个儿留着,以后就都是救命粮”朱凤英郑重其事地对魏玉花说。

相对于娄主任半信半疑的态度,魏玉花接受的速度快多了,因为她和朱凤英一样,是庄稼人,下过田地,知道今年已经有些干旱了。

“老姐姐,真是谢谢你了要不是你说,我和我老头都打算过些天就把粮食都卖掉一部分呢”魏玉花很感激地说。

朱凤英摆摆手说“不用谢我,我又没给你一粒粮食。这粮食你还得藏好,不然到时候饿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