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粮和起风波(1 / 2)

作者有话要说啊仙女们明天换榜了,生死时刻来了嘤请用你们可爱的小手手收藏一下吧能够有留言就更好啦么么哒

“坐车要花钱的。”朱凤英有些舍不得,她反正是能靠自己双腿走的路,就绝不花钱。

邓秀宁说“车票又不贵,而且只需要你花一份车费,我们两个人都能坐。”

邓秀宁还小,可以享受免票。

朱凤英只好去打听了一圈,把附近几趟公共汽车的路线,都搞明白了。

第二天,祖孙两再次出发了,坐了6路车去了郊区的泊里区。

一下车,就感觉有些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

两个人往回走了一段路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农家,朱凤英先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先跟人家讨水喝。

人家见她们是一老一少的,觉得也挺不容易,热情地给倒了水来。

朱凤英借机就跟人聊了起来。

她跟对方说“我们一大家子人,在城里生活不容易,城里粮食贵,所以带孙女出来找点便宜粮食之类的。”

邓秀宁在一边安安静地听着,她突然发现,自家奶奶面对较为熟悉的环境的时候,还是反应挺灵敏的。

对方见朱凤英说得挺那啥的,便说“我家里人吃的粮食,也舍不得卖掉。不过还有些包谷棒子,本来是给家里的猪和鸡吃得,你们要是不嫌弃,我就拿些来给你们看看。”

朱凤英一喜,忙说“不嫌弃不嫌弃。”

等她拿来一看,就发现这包谷棒子收拾的还挺干净的,因为这东西不是人吃的,人家开的价格也不高,过了称以后,一块钱就买了不少。

朱凤英悄悄和邓秀宁说“这包谷看上去不怎么样,但是打成粉,到时候做窝窝头之类的,也挺好吃的”

邓秀宁连连点头,到了荒年,大家连玉米碴子都能吃下去,别说这给猪和鸡吃的玉米了。

朱凤英正要把口袋扎起来扛走,没想到对方直接让她放下来“这么一袋子你扛着也不方便,我帮你把这些包谷粒掰下来,你也能轻省一些。”

这位大娘还真是朴实热情得可爱。

朱凤英说“这就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了。”

“没什么的,你们祖孙两顶着这大热天的,从城里跑这儿来也不容易,回去就更辛苦了。我这不正好手头没事嘛,可以帮一点是一点了。”

于是,朱凤英又坐下来,和这个大娘一起,把买的包谷棒子脱粒。

那个大娘一看朱凤英熟练地手法和干活的速度,猜她恐怕也是种过田的,就问“老姐姐以前也是干过农活的吧”

朱凤英说“以前也是在家种地,现在儿子来了城里,我就跟着来了。”

“哎哟,老姐姐命真好城里人的日子可比种田舒服多了。”

朱凤英忙客气了一番。

同是农村人,能够说的话就更多了,两个人越聊越热络,眼看着朱凤英就要把荒年的事儿说出来了,邓秀宁忙趁机打断说“奶奶,我想吃蛋吃酱油蒸蛋”

朱凤英也突然醒悟,自己好像说的有点多了,忙顺着邓秀宁的话说“好好,晚上就回去给你蒸蛋吃。”

帮着掰包谷粒的大娘叫魏玉花,她打量了一下邓秀宁,见她又黑又瘦,也知道这丫头得好好养养,便主动说“反正我也没事,待会儿带你们去村里转转,看看谁家有多余的蛋。”

朱凤英听了十分高兴“哎呀,那可真是太麻烦你了老妹妹。”

魏玉花摇头说“没有的事儿不过你们也别太那啥,现在鸡蛋金贵着呢,能够存下鸡蛋的人家不多。”

这年头人也是堪堪吃饱了没多久,养鸡养猪什么的也费粮食,鸡蛋自然就更难得了。

“咱们先看看,有就买,没有就算了。”朱凤英也知道鸡蛋少见。

花了近两个小时,弄好了那一袋子玉米,朱凤英带来的布袋子也装了大半袋,磨成粉做窝窝头的话,也能吃上一个月了。

祖孙两很是高兴。

一袋子玉米寄存在魏玉花家,她们先去别家看看,见邓秀宁不让朱凤英背,魏玉花夸奖说“你这孙女可真乖”

朱凤英拉着邓秀宁的手,有些骄傲地说“她不仅乖,还聪明着呢”

就认爹这事儿,朱凤英觉得小丫头成了精了。

魏玉花带着祖孙两去村里,问了几家果然都没有鸡蛋,不过有些别的,像什么干蘑菇,湿花生,一些豆子之类的,朱凤英也没嫌弃,都收了,甚至还收了两个南瓜。

每一样都不是很多,可是种类多了,加在一起也不少了。

看着一堆东西,朱凤英犯愁了“这可怎么去搭车啊”

魏玉花说“我家老头子应该快从地里回来了,我回去看看,等会我让他赶牛车把东西给你送到坐车的地方”

朱凤英大喜“那可真太好了劳烦你家男人了”

这确实是帮了大忙了,邓秀宁也忙说“谢谢魏奶奶”

魏玉花没多啰嗦,直接先回去找她男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