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谢走出永宁殿时, 晨晖迎了上来,见他手中拿着一样东西,仔细一看, 竟好似是一封信。
“这是三姑娘给殿下的信”晨晖略觑了眼,带着笑意小声问道。
谁知谢却没搭理他, 反而是绕行离开,晨晖站在原地, 愣了一瞬, 这才小心翼翼追上去。
待行至一半, 走在前方的人,突然道“这是她给程婴的信。”
程婴。
不是谢。
从他将程婴和谢剥离, 变成彻底不同的两个人开始,似乎从未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他会亲耳听到沈绛对他的拒绝。
方才她这般直白的与他说,自己有个心悦之人。
明知道她说的人,就是自己。
可是这种感觉, 还是有种说不出的奇妙。
明明他就站在她的面前, 却无法对她说出真相。
这一次,他甚至还得亲自帮她送一封, 写给他自己的书信。谢心底都不知,他究竟是应该作为谢对程婴吃醋, 还是作为程婴开心。
马车刚一出宫门,忽然停了下来。
“世子殿下,沈氏女沈殊音求见。”一个温柔的声音从车外传了进来。,
谢抬起手掌, 掀起车帘,就见一身天青色宽袖长褙子的沈殊音, 站在车外,她身边只跟着一个丫鬟。
很快,谢从马车上缓缓下来。
“世子殿下。”沈殊音本也是抱着撞运气的成分,拦下了谢的马车,没想到他真的下车了。
沈殊音冲着他恭敬一福身,这才急急道“殿下,我妹妹沈绛三日前入宫,到现在还一直没出宫门。我无法入内,只能斗胆拦下你的马车,想问问我妹妹的情况。”
那日沈绛敲登闻鼓的声音传遍京城,沈殊音自然也知道了。
等她赶到放置登闻鼓的应天门,却已经不见沈绛踪影,还是那位当日看守登闻鼓的监察御史告诉她,沈绛被郢王世子带入了金銮殿。
沈殊音在宫门口,一直等到朝臣散场。
还是一位先前与她家有些交情的大人,遣了小厮过来告诉她,早朝上,她妹妹沈绛敲登闻鼓之后,入了朝会,更是在朝议中直指四皇子魏王乃是仰天关之败的真正元凶。
如今皇上已经下令,重新彻查仰天关一案,她爹有望洗清冤屈。
只是她妹妹因为在敲登闻鼓之后,受了杖刑,在金銮殿前昏倒,如今被皇上留在宫中休养。
虽然对方劝沈殊音,这是皇上对沈绛的圣眷,让她安心回家等消息。
可沈殊音一刻没见到沈绛,她心底就一刻不得安宁。
本来她也想要长跪宫门口,求皇上让她入宫见灼灼,若是她病的厉害,她作为姐姐还能照顾。
但沈殊音也怕,真的如那位大人所言,皇上留沈绛在宫中养伤,是皇恩浩荡。
若是她贸贸然在宫门跪着,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如今仰天关一役的调查,要重新开始。
沈殊音知道沈绛手中的那些证据,定能洗脱爹爹身上背负着的罪名。所以这时候她不能再徒生是非。
因此沈殊音这两日只好等在宫门口,好在今日她终于看见了这辆马车上的标志。
那是郢王府的标志,再瞧着马车外随侍的年轻侍卫。
沈殊音这才拦下马车。
谢沉声道“沈姑娘不必忧心,三姑娘在太医院众位太医的照料之下,身体已渐康复。想必再过几日,就能下床走动。”
“灼灼现在还不能下床走动”沈殊音温柔的嗓音,一下有些变调。
她也听说了登闻鼓的规矩,但凡敲登闻鼓者,得受三十杖刑。
这样的杖刑,据说很多男人都撑不住,沈绛这么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沈殊音心再次揪在一处。
谢“三姑娘受了杖刑,不过好在未伤及筋骨,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太医为了谨慎起见,才让她一直卧床静养。”
沈殊音略松一口气“原来是这样。”
可是没看见沈绛,她心底无论如何,还是放心不下。
竟又追着谢问了好些问题,就连沈绛吃饭可还好这种琐碎的问题,她都一一询问。要不是最后她身边的丫鬟,悄悄拉了下她的衣袖,沈殊音大概能拉着谢一直问到日落西山。
“打扰世子殿下,我还听说那日灼灼敲登闻鼓,是殿下带她入的金銮殿。殿下之恩,请受我一拜。”沈殊音屈膝行礼。
谢立即伸手,只是却并未触到她的衣袖,虚虚抬起“沈姑娘此言太过客气,那日我也不过是路过而已。任谁瞧见一个柔弱姑娘,为了给父亲洗刷冤屈,甘愿承受杖刑,都会深受感动。”
沈殊音心底好歹宽慰了些,赶紧道“打扰世子殿下这么久了。”
“三姑娘如今在宫里养伤,沈姑娘你在宫门口等着也无济于事,不如你先回去。待我明日进宫,定会将此事告诉三姑娘,也免得两位相互记挂。”
沈殊音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