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三章,册子(2 / 3)

多被打压的厉害,他们缺少的是一个机会。

朝廷中的官员形成两派,一是出身世家的人走到一起,一是出身寒门的子弟走到一起,这 些人在政见上有很大的分歧。

当然,在这些寒门子弟里面,李六元似乎是一个例外,他是少年英才,连中小三元和大三 元,成了大成国第一个六元。入朝为官得到天子的重用,当官不到半年就连升了两回官,这真 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而李六元也成了寒门子弟们学习的措模和榜样。

在一些年里面,这些大责族压在皇族的头上,就连皇上都动这些大责族不得。

如今见皇上提拔一个平民子弟上来,这些大责族的长老们都聚在一起,纷纷在猜测皇上 这么做是有何目的是不是想要重用寒门子弟,打压他们这些大责族了

说到李问这个人,这些大贵族里面也有人是有远见的,想要派人去拉拢这么一个人,“这 个李问,倒是个人才,若是能拉拢他为我们所用,倒也不是件坏事。”

不过似乎这个李六元,并不是那么好拉拢,金银不爱,珠宝不爱。这个李六元年纪还小, 似乎还不懂美色,美人计这一条似乎也行不通

李六元到襄州一行,一些事自然是传回了京城,传到了这些大家族的人的耳中,没见这个 李问收了前襄州官员们十万两的银票,转头就交给了皇上。所以他们就是想要拉拢李问,也要 小心行事,别才掏了口袋里的银票出去,转头就被李问捅到了皇上的面前。

“不过听闻,这个李六元至今尚未订亲,府上还有一个尚未婚配的妹子”

“哦。”

这倒是个机会。

只是这些人派去六元府的媒婆,全部都被挡在了门外,没有一个能进得了六元府,就更别 提说亲了。

当然这些人也不知道,六元府府上的主子们白日里一个个都在外,府上只有丫环奴仆,就 是媒婆进得了里面,也找不到说事作主的人,所以这些人注定是白跑一趟的了0

在李问不知道的背后,不少人在琢磨他这个人的。

在京城里行走,李问也见过不少这些所谓的大世家大家族中出来的人,这些人身上通常都 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自傲,自以为了不起,但是往往一些人是自身就是个草包,没有半 分能力。他不是瞧不起这种人,是压根就不屑于与这种人走在一起。

不过要是都像小世子那样好用又单纯,李问也是不介意和交个朋友。

到户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面,李问与同僚们之间的关系倒也还可以,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皇上重用他,提拔他上来,这里面的官员们都是知道的,因而不乏对他讨好的人。

与人交往中,李问从不刻意去讨好别人。同样对于一些人带着目的的巴结,从来的厚礼, 他向来都是委婉拒绝,并不收取。

至于自己身边的这些下属们,有哪几个是别人安插进来的人,有哪几个是真正能为他所用 的人,李问自己的心里都有数。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手下的这班人都对他心服口服。

少有不服从他这个上官的,有那瞧着他年纪小,不把他当回事的,李问也想办法让这些不 把他当一回事的下属们对他这个上官心服口服。

要论驭人之术,他还是略懂点皮毛,够用就好。

在户部的这段时间,李问也没有忘记皇帝派给他的任务。

他让手下的人统计的只是明面上的数据,那些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而做给皇上看的东西, 李问用的是皇上派给他的人,皇帝另外派了一队人马给他,这些暗地里的人任由他随意调用, 他用皇帝的人为皇帝办事,这并没有什么毛病。

但是不得不承认,皇帝的人很好用。

“皇上,这是微臣目前所能查到的东西,请皇上过目。”李问把一本薄薄的册子交到了皇 上的手中,这里面还有他调查到的一些证据,都一并呈交给皇帝的面前。

皇帝当初让他到户部去的目的,无非就是如此。

户部是掌管大成钱财的地方,同样是掌握了大成命脉的一个部门。皇帝如今重视起了这个 部门,把他调到户部去,命令他秘密查户部里面的账。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死个人。

时间有限,李问并没有往下面深挖,他知道一旦往下面深挖,怕是整个大成的官员们都要 牵连进去,怕是会引起整个大成的动荡。见好就收就是了,想必这也是皇上的目的。

不过就目前所查到的这一些,就已经足够了。

这些东西他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员做不了主,自然是在拿到东西之后,他“毫不犹豫”地把 这些东西呈到了天子的面前,任天子做定论。

“皇上。”

孙公公接过李六元手中的东西,呈到了皇上的面前0

坐在龙椅上的昭宗帝翻看了李六元呈交上来的册子,已经这里面的一些罪证,面色越来越 难看。

御书房里安静的连一根针调到地上都能听得见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