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1 / 2)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aat

aa

见到站在两个小童后面的高氏,李问与妇人打了一个招呼。

“老爷,李大人,到里面来坐。”高氏笑着请人到屋里去坐。

曹老翰林家中的两个孙儿模样都长的好,十分的可爱。

李问自己也有个小弟,他见到这种软萌的小生物莫名的就心软,正好他身上带了糖, 身上的糖其实是拿来哄他家小弟的,没想到这会儿正派上用场。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小袋糖 ,从袋子里面拿出两个,诱哄晈着手指看着他的小童喊他哥哥,“你喊一声哥哥,我就给

小童看了一眼爷爷,见到爷爷笑而不语,他想吃糖,就喊了一声“哥哥”。

“哈哈,真棒。”李问把糖给了小儿,说道,“你下次要记得哥哥,哥哥来还给你糖 ,可以不”

“好。”小童嘴里吃着甜滋滋的糖,点头点的比什么都快。

袋子里还有剩余的糖,李问把袋子拿到哥哥的面前,问道,“这个糖你保管可以吗 每天只能和弟弟一人吃一个,可以做到吗”曹杰轩看了一眼爷爷,见爷爷没有不许他拿 别人的东西,才是点了点头,李问就把小袋子给哥哥了。

起身见到曹老翰林看着他,李问笑着说道,“我家中也有个小弟,跟着我在京城这里 读书,比轩轩要大一两岁。”

曹老翰林点点头,问起了李问家中小弟在哪里读书,李问说在一家小书院读。

老仆人送了酒菜上来,一一摆在桌上,今日还是因为有客人来,还多炒了一碗猪肉。

曹振清在翰林院当了十几年的官,却不是个擅于钻营的人,不然也不会一直都呆在翰 林院了。曹老翰林家中只有他每月拿朝廷发放的一点月俸,因而家中的日子清贫,一曰三 餐能吃饱肚子,日子过的并不算是富裕。

正好李童从酒楼那里炒了两个荤菜过来,添多了两道菜。

高氏与两个小孙儿不上他们这桌吃饭,李问猜他们是把唯一的一碗肉都在这里了,他 拿还未用过干净的筷子夹了一碗肉,让李童给高氏那里送去,笑着对曹老翰林说道,“我 们这里这么多菜吃不完,给大娘和轩轩他们那里送点去,不然吃不完就浪费了。”

有他这个话,别人也不会觉得尴尬。

“呵呵,也可。”曹振清倒是没有阻止,他见李问小小年纪,在人情世故方面比他这 个前辈还要懂。李问这种懂人情世故,并非是官场上的油滑,而是让人能感觉到他的真诚 与实在。

整个翰林院的状元不少,六元却只有这么一个。

而李问虽然是顶着六元的名头,在翰林院中对他们这些老前辈们都尊重,并且是虚心 学习,遇到不懂的都拿来问他们,这也是翰林院中的老翰林们在背后谈起李六元,大家对 他都是赞誉比较多的原因,实在是这个孩子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两个人的年纪虽然相差了几轮,坐下来却是能喝酒谈天说地,能聊的话题不少。

dijiu,赠会员,领福利

第五十九章,升官

直到太阳落山,暮色初晚,李问才从曹老翰林家中出来,老翰林送他到院子的门口。

李问站在门口,对主人拱手说道,“前辈请留步,我与家仆回去便可。”

“好,书房中的手稿有些乱,等晚些我整理好了再给你。”曹振清乐呵呵的说道。 “好的,这个事不着急,前辈你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整理给我就好。”李问说道

“行行。”曹振清点头。

拜别了主人,李问带着李童离去了,主仆二人走在回去的路上。

这文稿的事,还要从刚才他们喝酒说起。李问知道曹振清是昭宗十年的榜眼,才学自 是必说的,非进士不入翰林,能进入翰林院的都是排在殿试一甲和二甲前几名的人,所以 能够进入翰林院的人都是学霸中的学霸。

前日他到书店去,回来之后李问就想过想要刊印一些新书售卖的事情,所以他就想想 着回头可以找翰林院中的前辈们讨要手稿,按照个人的诗文整理出发个人的文集。他们整 个翰林院这么多翰林学士,起码可以出一个系列的书,正好可以放到店里去卖。

碰巧今日曹振清请他喝酒,李问就提起了想出一本他文集的事,向他讨要手稿。原本 他还存了一肚子的腹稿如何去说服曹老翰林同意的话,没想到他一向对方讨要文稿,曹振 清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事情顺利的连他自己都有点难以置信。

但是转而一想,李问很快的就明白为什么曹老翰林答应的这么爽快了。这个事要从这 些古人喜欢作诗一事说起,高兴要作诗,不高兴要作诗,聚会更是少不了要作诗,往往一 个人作了一首好诗,很快的就通过别人的口头相传出去,但是这些人没什么版权意识,也 没想过把自己的诗文整理出来拿去刊印出版。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里面,许多诗人 文学家都没留下什么作品的原因,因为很少有人去收集整理这些东西,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