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aat
aa
松柏书院离他们住的小院并不远,走路过去大概是两刻钟左右。不过如果等他们搬到了状 元府去住,到这边来上学可能会远一点,但也只是稍微走远一点的路而已,大不了到时候用马 车送小孩过来。
第二天一早,李问亲自送了他们家小孩到书院去,路上叮瞩小孩在这里要听先生的话,说 道,“哥哥今日要去翰林院报道了,日后哥哥要到翰林去当差,以后可能没办法亲自去接你上 下学。所以等你放学后,哥哥让阿辰或是阿午哥他们来接你回去,你放学见到了家里人来接你 ,你才能跟着他们回去,不能随便跟着陌生的人走,知道了吗”
书院中午是有午休,他们住的地方离的书院近,中午还可以让人去接小孩回来吃个午饭、 睡个午觉,等下午了再送过去书院读书。
只是等他以后到翰林去当差后,中午和下午的这段时间是没办法亲自接送小孩,所以就只 能让家中的人来接送他了。
“哥哥,我知道的,你要去当官了,你要没空送我,让阿辰阿午哥送我来就行了。等我以 后读好书,也要像哥哥一样,考中状元当个大官。”小孩好像什么都懂,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 似的,他哥送他到书院去读书,李浩鹏也不哭不闹,比在家中还不知乖了多少倍。
听到小孩的话,李问忍不住的就笑了,鼓励小孩道,“那好,小宝努力读书,以后也考个 状元回来,咱们就出了两个状元,兄弟双状元 “进去吧。”
“哥哥再见。,,
“再见。,,
李问送了小孩到书院门口,看着小孩走进去书院的大门。
小孩回头对他哥哥挥挥手,站在门外的李问看着走进去的小孩,心里有一种难言的感觉, 他终于是有点明白他阿爹当年送他去书院读书的心情了。
想起那些年他阿爹每日带着他到书院去读书的日子,如今想起来,那大概是他一生中最难 以忘怀的日子。想到了家中的爹娘,李问发现他又有点开始想家了,想念阿奶,想念爹娘和亲 人们,想念他的家。
dijiu,赠会员,领福利〉
第七章,入翰林院
这一日,李问与陆知书和同到翰林院报道,接待他们的是一个身材圆润,笑起来像一尊弥 陀佛似的老翰林,姓曹。两个人作为第一天入翰林院的新人,对这里并不熟悉,由接待他们的 曹老翰林领他们去见翰林院的掌院。
接待他们的老翰林很健谈,路上与他们说了一些翰林院的规矩,和介绍了一下翰林院这里
翰林院前面是办公的公署,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藏书阁,地方不算小。
掌院姓徐,名徐之,面无白须,面上带着一股威严,看起来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从外表 看起来是四五十岁的年纪,比接待他们的那一位老翰林要年轻一些,能够在这个年纪就坐上掌 院的位置,大抵都是有一点本事的人了。
“下官李问陆知书见过掌院。”李问与陆知书对徐掌院行礼道。
徐掌院见到李六元,显然没想到他们大成出的第一位六元会这么年轻,徐掌院的目光看向 李六元的眼中闪过一丝点惊讶,不过他很快的就收起来了。
第一天见到李六元和陆知书,徐掌院对他们两个新人的态度不算是太热情,只是简单的给 他们两人说了说翰林院这的规矩,给他们安排了职务,然后吩咐人带他们去熟悉下翰林院的工 作去了。
“谢掌院。”两个人谢过了掌院,就跟着带领他们的人走了。
翰林院的职责是负责修书撰史,起早诏书,成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考考官等等,用现 代的话就是相当于老板的秘书部门。除此之外,翰林院还是个人才储备的地方,按照大成往年 的惯例,一甲前三是直接进入内阁,二甲前面几名也是有资格进入翰林当差,所以是非进士不 入翰林。
而内阁大臣、大学士与丞相皆是出自翰林,所以有一句话是“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的 地位清贵,称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往届不知多少的状元榜眼探花都进了翰林院当差,能进翰林当差的都是进士出身,非进士 不入翰林。但是在这翰林院里面,有多少进士是在这里熬了半辈子,都还在这翰林院里挂一个 闲职,能够身居高位的人是寥寥无几。
就刚才接待他们的曹老翰林,没准还是哪一年科考的一甲前三名里的状元榜眼或是探花郎 都说不定,所以并不是进了翰林院就能一步登天了,在这里能不能够出头还看你自个的造化。 翰林院这地方看起来清是清,责不责李问就暂时不知道了,看到在这里从青丝熬到白发的老翰 林,李问的心里不由的一阵唏嘘。
翰林院这里是说清水衙门都不为过,这里挂的大多是闲职。at
a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