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aat
aa
好的关系比较好的。所以不如就有钱大家一起赚,能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关系,也能让他们不
再独立于人前,也算是一件好事。
起码他们如果是要生活在这个村子里面的,家里有个什么事都还是要靠宗族和邻居熟人的
帮忙。
“比如说有三家也做这个买卖,有一家可以到镇上去,有一家可以到赵家村去,有一家可
以到下家沟子去,不要所有的人都挤到一个地方去卖,咱们还是有赚头的。”而且今年的收成
好,大家的手头上都没那么紧,如果是有好吃的吃食,还是有人愿意出两个钱去买的。
“如果是到村子去卖东西的,也不局限于一定要收钱,可以用鸡蛋啊,用粮食来换。”
他们到镇上去做买卖,大部分人卖东西都是拿钱来买,但是如果到村子里面去卖的,肯定
是有人想拿东西和他们换的,以物易物在这里也是一种买卖手段。
一家人听着李三宝的话都听的一愣一愣的,最后还是李王氏先出了声,道,“这主意好,
还是咱们乖孙的脑子好使,咱们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好的主意呢,乖孙儿真是太聪明了。”
“大哥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李老二问道。
“行是行。”李山谷琢磨着儿子的话,最后是点了点头,认同了儿子说的话。
赶在天黑之前,李王氏和两个儿子都出了门去,跟平常走的近的几家说这个事。
后面的事情如何,李问就不管了,知道他奶奶和阿爹他们会做好。
现在从书院回来,如果有时间的话,李问会教李四丫读两句三字经,教她记两个字和一些
简单的算术。在他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李问是想让李四丫都学几个字还有会算术,这样以后做
什么才不会被人欺负了。
在这个时代,女子是不能到书院去读书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祝英台女扮男装到书院去读书
的故事。
李四丫是个聪明好学的,往往她哥教过的东西她读两遍就能记住了。李四丫跟着她哥学的
很认真,等她学会了,回头还会教给两个姐姐。
姐妹几个平时干完了活计,还会蹲在一起在地上写写画画,把三宝教给他们的东西学一遍
就这样,姐妹几个今日记得两个字,明日再学两个字,这样越学越多,记得的字越来越多
,还学会了简单的算术。
作者闲话
第四十九章,县试之前三更
春去秋来,转眼三个春秋就过去了。
前一年陆知书和沈子敬都考过了县试,没有了他这个阻碍,陆知书顺利的拿下了县试的第
一名。
这几年陆知书都被他死死的压在第二名,也就陆知书的人品好才和他做朋友,要是换成另
个人怕是早就嫉妒死他了。
李问和苏元的年纪稍小一点,先生怕他们考场发挥不稳,所以先生让他们押后一年再考,
让延后到今年再去参加县试。
陆知书和沈子敬他们两个是准备今年下场考府试。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面,李问是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书,尽管在上一世他已经读过十几年的书
还大学毕业了,但是这一次他比上辈子读书还要用心。在了解了之后,李问才真正的知道这个
世界的读书人想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三年前他们家开始做起了小买卖,从他阿爹和二叔两个人做起的小生意,到带着村里的一
些人一块去做。
不过这个做生意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去做的,一样的东西,有的人卖的出去,有的人则
是卖不出去;有的人卖的好,有的人则是卖不好。而在这个过程里面,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所以到最后只有不到十个人坚持了下来。
其他的一些人坚持不下去的,所以就算是他们眼红别人做买卖赚了钱,也是他们自己的事
。机会都给了,是你们自己做不下去,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他们家里现在是负责在出货,除去了原先做的荷叶鸡之后,后面还添加了好几样吃食,还
有干果吃货。年前李问想起了做豆芽的事情,他阿奶和阿娘琢磨了一下,给弄出了豆芽,所以
过年前后这段时间他们豆芽就出的不错,小赚了一笔钱过年
做小买卖大钱赚不了,小钱倒是能赚一个,大家过一个好年
这三年来家里可能是赚了一点小钱,所以年后他阿爹就提出了想盖房子的事情。
他们家现在的人多,屋子就那么几间,孙子到现在都还和他爹娘一个屋子。听到老大提出
盖房子的事情,李王氏也不反对,道,“咱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