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风波(2 / 3)

由对她有些生怜。

等听到前面的史湘云笑声肆意又尖锐的说“我知道,倒像是林”时,便打断了她,“云妹妹可别浑乱说打了自个儿的嘴。”

自个儿的说话声被打断,史湘云自然不满。等她看过来时,姜幼白却笑嘻嘻的道“妹妹不知道,这些唱戏之人都讲求个可塑性。除了身段,最重要的是看扮相。如她们这样半大的女孩子,能进得公府侯门里伺候贵人,已经算是角儿了。这角儿第一重要的便是扮谁像谁。这个戏里她像这个人,说不得那个戏里又像那个人。妹妹这会儿说她像别人,怎知明儿个别人又不会说她像你呢”

“哼,我可不怕别人说。”史湘云不以为意道。

想到红楼里这一出最后不过被视为女孩子间的拌嘴,对于这个被说与林黛玉相似的小戏儿贾母却并未有什么安排,她不由心里摇头,道“云妹妹生在公候之家,平日多得长辈爱护,自然单纯的紧。”

她说着,又招手叫了那小戏儿过来道“你的戏唱的极好,拿你取笑原是我们不对。不过,你这孩子也别吃心我阻了你的奉承,须知真得了这奉承才是断了你的前程。许是你不知这话的意思,只记得日后不要与人提起今儿这一遭便是了。”

说罢,又褪了手上一只油黄的玉镯子给那小戏儿,那小戏儿忙感恩戴德的跪下磕头。

姜幼白的话几乎已是明示,不止贾母反应过来了,王熙凤也立即反应过来,她面色讪讪的,不及贾母发话忙使眼色让人带着两个小戏儿下去了。

林黛玉似是隐有所觉,心里一阵后怕,于姜幼白感激之色尽显。

姜幼白跟着梅氏准备回去时,就见一个穿紫色褙子的小丫头抱着一个梨花木匣子等在二门上。

她认出这是林黛玉身边叫雪雁的小丫头,走过去说了几句话,又接了匣子才跟着梅氏上了马车。

路上,梅氏道“你这丫头,人家家里的事你平白多什么嘴岂不知是人家姐妹之间的笑言”

姜幼白就笑道“也不是我多管闲事,只是欠了林家妹妹的情,总不好瞧着她被浑说欺负。”

她说着就打开匣子,道“阿娘,你看。这是林妹妹送来的他父亲留下的手书札记,哥哥看了许是有用呢。”

当然有用

梅氏读书人家出身,又一路看着姜父科考入仕,自然明白一位探花郎的指点意味着什么。这样的资料便是出价千金,也是有人抢着要的。

她不由感叹道“这位林姑娘倒真是性情中人,是真的实心待你。难得你们两个有这样的缘份。”

回到家,姜父看到这一匣子书也是震动不已,更别说姜承宗几乎是毕恭毕敬的翻开了书,一时看得如痴如醉起来。

姜幼白就道“依我的意思咱们不如将这些书誊抄一遍,原本原送回给林姑娘。这些到底是他父亲的遗物。”

姜父和姜承宗听了连连点头,都道理当如此。

晚间,贾母正房。

贾母倚在榻上,听鸳鸯说林姑娘才刚哭了一会子,后来被宝玉哄了几句,这会儿已经睡了,面上表情不由一缓。

只是想起白日的事,心下到底有些不痛快。

鸳鸯忖着她的面色,道“云姑娘性子好动,却没有坏心。等明儿姐妹们一处说笑几句,想必林姑娘也就好了,老祖宗不必忧心。”

“这我何尝不晓,只是怜惜我玉儿双亲俱无,到底无依无靠。”贾母想起早逝的独女,以及女婿病逝前特意写了信请她务必照拂外孙女儿,却不想今儿一个疏忽,差点害了外孙女儿清誉,她不由心如刀绞。

她道“可怜他父亲的托付,可惜我老了,也不知还能庇护她几年。”

鸳鸯听着这话,顿觉有些不详,忙笑道“老祖宗说哪里的话,漫说您老人家必会长命百岁的活着,就说林姑娘自来了咱们家,不仅长辈们都爱她,兄弟姐妹也都事事让着她,日后更是要长长久久的在家呢。”

听着这话,贾母到底缓和了面色,问道“今儿那小戏子如何安排了白日间若不是姜家三姑娘是个聪明灵慧的,我玉儿只怕要受委屈了。”

鸳鸯不妨贾母问起这个,更不想贾母对此事还有后续的处置,想到凤二奶奶白日里只让那小戏子下去再没有什么旁的处置,不由心中喊了声遭。

但凤二奶奶毕竟是当家的奶奶,素日又得老太太喜欢,又最是杀伐果断,要是知道自己在背后编排她,还指不定怎样呢。

想到这儿,鸳鸯便道“老太太放心,二奶奶已经好生安排了那小戏儿。让家里一个体面的老嬷嬷认了那小戏儿做女儿,先在府里养上两年,等到年纪了便配个家生子。那孩子有福气,总要留在咱们家里的。”

如此贾母才满意的点点头。半晌,又让鸳鸯开首饰箱子,“姜家三姑娘心性实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