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你的驱使,将他们放在必死之地浪费的钱财还可以补救,但死了的百姓,却不能再复生了”
第二回,还是黄河胜。
这一次的结果比第一次还惨烈,整个苏北和山东那一片都变成了它的下游,它想往哪儿流,就往哪儿流,在哪儿入海纯粹看它自己的心情,造成了一大片黄泛区。
苏北本是淮河的入海口,支流无数。
在地图上看的时候如同一张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复杂但其实很稳定。如今被黄河水肆虐,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将淮河的水网堵得严严实实。淮河的水网,熄火瘫痪了
王安石的工程如果建成了,洪水可能还是照旧,但也可能也有所减缓。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如果。
天幕下所有的水利专家们都瞠目结舌。
潘季驯早知这段历史,他现在来考察黄河就是需要给这段历史擦屁股,因此憋了半天才恨恨憋出一句
“胡来乱搞”
汉朝。
汉武帝刘彻也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过了片刻之后才反应过来,面上似笑非笑的说了一句 “真乃猛士也朕不能及”
他可没那么莽
赵匡胤刚才好不容易平复下来,这会儿又感觉心中的火一下子蹿了上来,直冲天灵盖。他猛地站起身,却觉得头脑一片晕眩。
“官家”赵普和内侍太监赶紧冲了上去。
“快宣太医”
赵匡胤挥挥手,嘴巴里默念 来得及,来得及,来得及不然他怕自己又吐血。
赵普倒是惦记着实事 官家,当务之急,还是得安抚百姓啊。百姓们看了这天幕,还不得炸了
赵匡胤一惊,赶紧道 “还是爱卿提醒及时。立刻派人去那几地,安抚百姓,就道朕从未想过让黄河改道,让他们安心耕作,不用惊惶。
民间的确是炸了。
尤其是相关地区,这次的范围可比之前大多了。“反正活不下去了,要我说,不如反了算了”
这话一说出口,里正的拐杖
就打了下来,厉声喝道 “你不要命了胡乱掰扯什么大家听我说,现在这事情还没发生,咱们自己先别慌。
县城中,颇有威望的几位举人进士们正在饮宴,闻得此事酒也喝不下了。
不如写一万民书,向朝廷请愿。此法可行。
洪水一来,可不管你是家贫还是家富,是举人还是进士,一视同仁。其他朝代的可能没这么深的感触,但依然看得很投入。
良久,很多人才感慨一声 “看来,这专业的事还是得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啊”神宗朝。
王安石脸色苍白如金纸。
他性格倔强,虽然干瘦但脊背一向都是挺直的,但现在看来,却一下子软了下来,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
他没想到,这次的改道工程居然会遭遇如此严重的后果
他虽犟,但却无法无视百姓的受难。
原本想要让黄河改道,其实也是出于对百姓对大宋有利的初心。或许,的确是他低估了自然的威力。
“父亲”王安石的儿子在背后弱弱道, 工程没建完,并非是您之错王安石道 “也说不定,即使我没被罢官,工程还是没建完,洪水就来了。”那么大的工程,岂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好的
都有可能。
那,新法呢
自然要继续变法王安石刚硬的回答, 你放心,官家会继续站在我这边的。
因为官家和他一样,都看到了大宋繁华之下日积月累的弊病,再不根治,恐怕就要病入膏肓了。
不过,王安石想起仙画对自己的评价,又想到苏轼和欧阳修等人对新法既赞同又不完全赞同的意见。忽然就难得的迟疑了一下。
“新法的细则与执行,召人再来商榷,最好再去底下城池做一些考察。另外,黄河一事,需得我亲自前往考察。
“是,父亲。”
苏宅,
苏辙轻轻的舒了口气。
还好,还好。仙画提到了这件事,不然王安石这犟相公真的是谁也不听,一意孤行。这次,这灾祸或许不会再发
生了。
宋神宗怕了,不搞了,投降认输了。
然后,他儿子宋哲宗一登基,他得收拾这个烂摊子啊。
得又要来一次易河。
这次怎么易
这一次的争论,长达八年,几乎将所有的朝臣们都卷了进来。一派想让黄河继续往北流,一派还是想改道让黄河往东流。
主张改道让黄河往东流的以文彦博为首,是的,他还活着,而且他还不死心。主张让黄河继续往北流的以右相范纯仁和苏辙为首。
两方吵来吵去,不得安歇。
坐在上首的高太后和宋哲宗看不出表情。
高太后最后道 不管如何,这几年须得与民休息,不得再动大型徭役与工事。一句话堵死两派人。
高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