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医生的二十四小时(完)(3 / 4)

而且,十几岁本身也还是孩子,身体各器官都还发育不完善,就更别指望能产出什么优秀的精子和胚胎了。生出来的婴儿健康不到哪儿去,这也是古代婴儿夭折率那么高的原因之一。

所以,现在咱们才规定要男二十二,女二十才能结婚领证,提倡的就是优生优育。

人群中发出惊呼“后世之人居然那么晚结婚生子”这和现在的观念完全是截然相反的。

之前看农大的时候,咱们还在嘀咕,这些姑娘是不是已经嫁人了再出来上学,她们的夫家怎么肯的”绣楼上的闺秀们在议论, 原来竟是没嫁人

“林医生也说她是一个人呢,”有少女提出自己观察到的, “或许她们还可以选择不嫁人。”

然后垂下肩 “好羡慕啊”

不过,既然仙画这么说了,看来姐姐你不用担心父亲会这么快把你嫁出去了。父亲最听仙画上

的说

的,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人群中。

家里的女人们也都在和自己的丈夫说道 “既然仙画都说了太早成亲不好,那咱们还是先别急着相看,再留她几年吧。

有疼孩子的早就被仙画公布的难产率和死亡率吓到了,因此忙不迭的点头 好,听你的最起码等十六岁之后再来相看。

不疼孩子的在这样的氛围下也都生出了些犹豫。

就是家中是小子的,也纷纷打了退堂鼓 “这若是真的生出来的孩子不健康,那反倒不美。的确是可以往后拖拖再看。

宋朝。

钱乙越想越觉得心惊,忍不住对友人道 “我细想了一下我曾经出诊过的孩童,父母年纪过小,生出来的孩子大半都是养不活的。年纪太大也不行。反倒是十七八岁,二十来岁的父母,生出来的婴孩,身体最为强壮,甚少病痛。

友人道 “那看来这仙画之言的确是有道理的。只是二十岁未免有些太晚。”

还有一个就是古人们都觉得孕妇要多吃,吃各种大补之物,像养猪一样把婴儿吃得白白胖胖的,生下来才好带。但实际上胎儿太大就很容易难产,而且太大的胎儿有概率是“巨大儿”,容易有血糖和其他方面的问题。

吃得多,还养得太娇。当然了,这仅限于有钱人家的孕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完就是躺着,从来不运动,气血不流通。胎儿大,自己到时候生产的时候没力气,可不就难产嘛

一位穿着裆子的孕妇坐在花格窗前,一只手抚着自己的肚子,一只手撑着下巴。她正在看院内的小丫鬟们踢毽子,脸上带着羡慕的表情。

她整个人看上去弱不禁风,但是肚子又很大,反差之下更觉得有些触目惊心。而镜头往下慢慢的移动,可以看到在裙子下面的尖尖绣花鞋。

“三寸金莲”

至于稳婆水平高低不一,不知道消毒甚至不洗手什么的,都是另外一回事了。

r

喜欢孩子白白胖胖,是因为在古代那样的环境下,胖胖的孩子可能更好养活,没那么容易夭折。

所以,唯有一声叹息罢了。

天幕前的百姓们纷纷跟着点头。

可不是吗

若是他们也能像后世的那些人一样,平均年龄有七十多八十多,那也会不慌不忙,不紧不乱。

即使现在知道了后世要二十多才能生孩子,但他们可以完全照搬吗

不可能的

能推迟到十六岁之后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也有人泛起了嘀咕 这吃得多也不好啊

你是没见过,这大户人家的媳妇儿还真是不如乡下干粗活的农妇好生养有人是做过稳婆的, “乡下的妇人可没那么娇气。”

我们之前讲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对于医学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正是因为他在里面详细的描述了女性的骨盆结构,才为现在的产科剖宫产奠定了基础。

黑白的素描盆骨清晰的展示了女性的盆骨结构。

三百六十度的展示。

不管还是咱们华夏,还是西方,都有过剖宫产的记载。史记楚世家中写道 “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是说楚国的先祖陆终的六个孩子都是剖腹被生产出来的。我有理由怀疑,这六个孩子肯定有六个母亲,因为在那样的条件下,产妇经历剖宫取子是不可能不死的

1610年,德国的一位产妇在生产前忽然得了其他急病,于是她的产科医生特劳特曼心一横,为她实行了剖宫产。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桩有完整记录的剖宫产手术。但特劳特曼不知道要缝合子宫,觉得靠它自然收缩就可以止血。于是在25天之后,产妇因为感染而死去。

太痛苦了

路小柒没有找到当时的图像资料,于是放了现代医学纪录片中的剖言产影像。

当然,打码了。

但是能看到医生正在用透明的手术线犹如绣花一样为产妇缝合伤口,一上一下。最后在肚子上形成一道缝合的伤痕。

甚至,一直到19世纪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