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这是双赢的局面。这样的模式,也一直都延续到了今天。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这样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但在我国古代,这样的模式却是很难很难的,商人们都还自顾不暇,在为摆脱自己的身份而苦苦挣扎呢。
天幕之下的无数商人认同的点头叹气,简直想将路小柒引以为知己。
要做点小生意的确是太难了。
就算是赚到了钱,也要赶紧谋划将自己的阶级给转一转。没有谁愿意自己的子孙一直做生意。最好是能读书,能考取功名
没个当官的靠山简直就是任人宰割
而市场上做大的商家,甚至很多就是家族中有出仕者。或为官,或为吏。
这些读书人,嘴巴上喊着不愿意与铜臭商人为伍。可家中若无人接触商业,又哪里有钱供养他们读书呢
虚伪
但这些抱怨私下说说可以,不能公开的讲。
也有人注意到的是后半部分,悄悄与自己的继承人说“说得对,好的技术才是根本。咱们家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我们所用的工具更好,这是绝密,出于我口,入得你耳,明白吗
聪明的商人对生产力一次,略加琢磨就能大概明白。
不得不感叹,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精妙。
“明白。阿爹,那我们是不是还要不停的改进技术才能长久的赚钱”
“不错,孺子可教。”
或许有人说,那以官府作为主导,许以工匠重金,让他们来专门搞发明创造,那不可以嘛
这样的模式在君主贤明、政治清明的时候是可行的,但当君主变得无能,朝廷众臣只顾自己手里的那几分利的时候,就不可行了。
打个比方,你是工部的一个小官员,你见到徭役对民众负担极重,工程又慢,于是你日思夜想,发明了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提高工程的速度,原本需要征五十万民夫,现在只需要征二十万;原本预计十年才能建成,现在只需要五年。听上去,是不是很美好加官进爵以乎指日可待。但没想到,迎接你的却是重刑下狱因为,原本十年和五十万民夫,朝廷需要准备百万两白银,一层一层的分润下去,每一层的盲债
们都能从中得到巨大的好处,但现在只需要二十万民夫和十年时间,预算减半了,到大家手上的银子也就减半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于是,你因为改进了工具,反倒是送了命。讽刺吗
记住一句话,只有背叛阶级的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赢政的脸色在闪耀的烛火中显得晦涩莫测。
他看向众臣,重重的哼了一声。
“如让孤知道大秦有此事,一定要让这些贪污贼子处以五马分尸之刑”
他们贪污的是原本属于他的东西。
众臣噤若寒蝉。
他们的这个君王,的确是没有杀过功臣,但并不代表着他手软。
相反,任何一个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始皇的威势更重过前几位秦王
汉朝。
汉武帝眉头紧锁。
这后世之人真的是什么都敢说
这些官场内幕,天下没有几个人能懂。甚至是刚入官场没几年的新人都不一定懂
就像他,对朝中很多事情其实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深究。
这是为官之道,也是为君之道。
甚至比他自己的体悟还要来得更深
他喃喃自语“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如果他能做得到,他一定会封锁天幕,让天下人再也看不到听不到这样大胆的不把皇权和朝廷放在眼里的言论
后世应该已经没有皇帝了。
他忽然就明白了过来,心里冰冷,恐惧,然后又唏嘘。
皇帝都没了啊
北宋。
被贬黜回乡的王安石看着天幕露出苦涩的笑容。
后世女子举的例子听上去似乎很滑稽很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大概率会出现的事情。这和他的经历何其相像
推出新政,本以为可以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没想到却遭到了朝中守旧势力的凶涌反击。
他不知道会触动这一批人的利益吗
当然是知道的。
只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王安石对自己提倡新政并不后悔,如果重来一次,他依然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即使他的选择会让他粉身碎骨。
他唯一觉得遗憾的是,要是官家的立场再坚定一点点就好了。
事已至此,唯有叹息。
但商人却不会背叛自己手中的利润。只有民间商业环境变好,大部分人在其中感受到了好处,才能自发的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里面去。
很多人说古代的很多发明都只是发明,并不是成体系的科学理论。我想说的是,当一个领域既没有人,也没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