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教训 晋江首发(1 / 4)

从这一日之后, 张家与游家的关系就亲厚了许多,等到第二年游家表妹正式嫁给英国公府的时候,整个昌国公府都去参加了婚礼。

当然了, 因为远近亲疏的关系,昌国公府走的是游家这边的礼,而弟弟建昌侯府则是走的英国公家的礼。

毕竟英国公好歹也是张延龄的岳家。

不过不管走的哪家的礼, 这一次的婚礼也算是把三家的亲戚关系给拉到了一起, 英国公张懋对于张鹤龄十分欣赏, 这一日吃完席之后, 还将张鹤龄叫到书房去说了好一会儿的话。

张鹤龄也从英国公的言语间看出了这位老人的政治智慧,他是少年承爵, 九岁就承袭了父亲张辅的英国公爵位。

当年的英国公府面对着什么样的局面呢

英国公张辅战死土木堡,更加年长的嫡长子张忠残疾, 因此无法袭爵,张忠的儿子张杰, 被人质疑血统问题, 也无法袭爵。

最后爵位落到张懋这个九岁孩子身上。

但是即便开局如此不顺, 张懋却因为出色的骑射能力,终于在宪宗一朝发迹,被皇帝看重,历掌京营和五军都督府,始终为帝王心腹,如此也能看出他不是简单的人。

一个孩子在少年时,在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还没养成的时候,就经历了丧父之痛,同时也迅速从一个备受疼宠的孩子,成为一个家庭中地位最高的人, 没有父亲兄弟的引导,没有长辈的约束,其实是很容易养成纨绔习性,甚至说很容易过上醉生梦死的生活,至此一蹶不振的。

哪怕皇帝日后有意提携军功勋贵,如果他自己本身就是一滩烂泥没有能力,那也不可能通过帝王的考察,那估计张家也就这样了,浑浑噩噩一辈子,更别提什么咸鱼翻身了。

如此就可见张懋此人的自控能力,以及他性格中的某种特质。

因此即便他及至如今也没有什么功勋在身,张鹤龄也不会小看他。

两人聊了许久,一开始只是聊了一些家事,比如张懋对于世子张仑的教育问题的担忧,他认为张仑过于老实文弱。

张鹤龄就安慰他,孩子老实也未必不是家族之福。

毕竟像是英国公府这样已经走到顶的功勋贵族,若非是英锐果决至极,否则老老实实的才是生存之道。

张懋自己应当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在听到张鹤龄的话之后,也笑着点了点头。

等说完家庭子女之后,两人的话题这才转向朝政,英国公切入的点很巧妙,他是拿太子说话的。

他说最近听人说,太子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刘瑾十分得太子的喜欢,前几日太子还让刘瑾出宫帮他采买民间之物。

张鹤龄听到这话,心下微顿,面上却是笑了笑“太子年少总是对外界的事物十分向往,这也是人之常情。”

他是知道刘瑾出宫这件事的。

甚至可以说,他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因为他一直派人盯着刘瑾的行动。

而他在知道此事之后,也没有第一时间就去给皇帝打小报告,甚至也没有去直接批评太子。

他很清楚,就现在太子这个年纪,那正是一个孩子最叛逆的时候,你越是教训他,他越愿意和你对着干,现在不管是自己还是皇帝因为此事去教训他,想必只会起反作用。

因此他先是查明刘瑾出宫到底是要采买何物。

打听清楚采买的是前几日入京的一个小花豹崽子之后,张鹤龄一时间有些出离愤怒了。

怎么大外甥的审美这么奇葩,而且死性不改,他还当自己已经控制住局面了。

张鹤龄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确实是有些想当然了,一个人的审美和喜好,可不是这么容易改变的,这孩子说不定他就是打从骨子里喜欢这种大型野生动物,这也符合他野性不服管教不服压制的性格。

因此张鹤龄当日喝了整整一壶茶才压下火气,然后仔细思索了一下战略,就入宫和皇帝商议了一个应对措施。

皇帝在知道自己儿子喜欢豹子这种动物的时候,也给吓得白了脸,立刻就下令要打死刘瑾,管束东宫。

但是张鹤龄第一时间拦住了,直接告诉皇帝“此事的源头不在刘瑾而在太子,若是太子不喜这些珍奇异兽,那便是谁也无法动摇太子之心,若是太子一心喜爱这种东西,那谁过去伺候也无用。”

弘治帝还是十分了解自己这个儿子的性格的,因此只是思索片刻,便同意了张鹤龄的这个观点,并且想要听听张鹤龄对于此事的看法。

而张鹤龄也就把自己的对策说了出来。

没别的,就是放任他去养,只要他不伤人,那就闭口不言。

弘治帝听完这话之后差点惊掉下巴,忍不住道“如此放纵,岂不是更加助长了他的肆无忌惮”

张鹤龄却摇了摇头“太子是明事理之人,一只小小花豹不至于到肆无忌惮的地步,此第一步是要看看太子会不会及时回头是岸,若是不能咱们再走第二步。”

第二步就比较缺德了,直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