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汉子话音刚落,众人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追问起桃桃起来
“白同志我们明年能养羊吗”
“咱们这儿有湖,能不能种水稻”
“白同志,那甘蔗好甜啊,明年还种,成吗”
“要不养猪也可以”
蒋宏志的声音陡然激动了起来
“乡亲们同志们没有一个人反对吗啊,有人反对吗有吗没有所以大家是全票通过的,对吗”
乡亲回应了他
“捐吧捐吧塘泉镇也不容易”
“我同意捐粮”
“蒋大队长,说好了咱只捐今年的,明年这补助粮还得回到咱们这儿来”
“早点儿捐吧,人家也挺不容易的,早一天拿到粮食,也让他们吃顿饱饭”
蒋宏志看向了第二生产大队队长兰采珠。
兰采珠没吭声。
就像之前肖晴娟向桃桃介绍的那样目前这个近五百人的大型村落,是在解放初期,国家动员附近饱受匪患的老百姓临水而居,集体抱团求生存。
但一半儿是本土部落,一半儿是外来者,这个村落并不平静。
再后来,知青下乡。
蒋宏志等一众有文化的青年来到这儿,感受到严重的排外思想。最后向上级汇报,灵溪绿洲就被编成了两个生产队。
兰采珠负责第二大队,二百多个队员多为本土部落成员,绝大多数姓兰。
蒋宏志是第一生产大队的大队长,管理的多半是解放后才迁居至此地的老百姓。
既然分了队伍,那两个队伍难免存在竞争的意思。
在刚开始的两年里,蒋宏志所领导的第一大队,无论是在人心凝聚力方面、还是劳动力方面,都比不上第二大队。
可蒋宏志是个狠人,以身作则带领着生产队成员拼命干活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植树业绩、土豆种植慢慢与第二大队持平。
直到去年
兰采珠不识字,对于政策方面的嗅觉不如蒋宏志灵敏。
蒋宏志无意间听到上级想在荒漠里开实验田他立刻就想起来,好像附近的几个绿洲里,每一个绿洲似乎都入驻了一个农业科研实验田,而承接实验田的集体,只要愿意配合科研工作,多多少少都能得到额外的补助。
蒋宏志赶紧打报告给上面,极力推荐灵溪绿洲。
后来,白桃桃的实验温棚才建在了这儿。
结果白桃桃居然还和蒋宏志两口子是旧识并且她一到,就立刻安排第一生产大队的人脱盲,还给上各种各样的农业方面的养殖与种植课程
最最最重要的是,白桃桃还教他们弄了个温棚种菜,又让他们开荒、多种一季土豆,还让他们养鸭子养鱼
兰采珠也看向了蒋宏志。
刚才蒋宏志在向第一大队的村民们汇报今年的收获时,她听得格外认真。
也格外眼红。
说实话,今年一整年,一大队的人都干了些啥,她和二大队的村民们全都看在眼里,但并不以为然。
因为荒漠的冬天太冷、又太长,养鸭养鱼
太不现实了
天一冷,鸭子会被冻死的。也不是没人在湖里养过鱼,但荒漠的气候万一遇上个旱年,水分蒸发得快,湖水就会泛出盐碱味儿,鱼受不了就全死了。
在过去,这种事儿不知发生了多少回
但因为这些事儿都是白桃桃搞出来的,所以兰采珠决定持观望态度。
毕竟白桃桃是搞科研的,她应该懂得气候和盐碱地对植物、作物和家畜的收成和影响。
既然白桃桃敢指导村民们搞温棚,养鸭子养鱼,就证明她一定是有把握的。
今天在开大会之前,蒋宏志就已经跟兰采珠通过气了
“不瞒你说,我希望二大队跟我们一大队一块儿,拒收今年的补助粮,并且把这批粮食捐给受了灾的塘泉镇”
兰采珠当时就拍了桌子,厉声喝道:“我敬你蒋宏志是条汉子可我们二大队比不得你们一大队,今年种的粮已经超了标要是我们不收补助粮,你是想看着我们活活饿死”
蒋宏志皱眉说道“只是商量而已,你也不必太激动。我们在这绿洲里,才被汉渭分明的分为一大队二大队的,可在外头,人家都认为我们是一个集体。”
兰采珠沉默了。
蒋宏志,“我不希望我们变成两个敌对的团体,毕竟都是一个村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这次我们捐了,你们不捐。那四年前的那场雪灾,你们也吃了附近三镇送来的救济粮你是希望我们打着锣的去跟人家说,这是灵溪绿洲第一生产大队给你们的粮食,第二生产队兰采珠他们可没给这是你愿意看到的”
兰采珠渐渐冷静了下来,她看着蒋宏志,问道“这么说,你还是为了我们好”
蒋宏志,“你要是不愿意谈也没关系,那我就照刚才说好的那样办我就告诉人家,灵溪绿洲第二生产大队连一个土豆都不愿意给你们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