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小孩儿”
有个头发发白的老太太笑笑说,宋禾还没反应过来,米宝忽然微笑点头“五福奶奶。”
“诶米宝还记得我呢我这糟老婆子成这样了你还能认得出来”
五福奶奶拄着拐杖笑容更加灿烂,肉眼可见地精神起来。
她和善道“我昨儿晒了一些李子干,我记得米宝你最爱吃,等等我,我去拿给你吃。”
说着,转身就离开,拄着拐杖还走得飞快。
米宝忽然笑得开怀,心说爱吃五福奶奶家李子干的是大娃。
一旁的宋禾被米宝这么一提醒也记起来了,五福奶奶就是阿香她奶奶,也不晓得阿香如今怎么样。
她离开公社这么久,这些小孩早都到了考大学的年级,也不知道如今生活过得如何。
正当她想问问时,远方忽然跑过来几个人。
是小晴和思思她们,是曾经在公社幼儿园中和她一块儿共事的老师们。
宋禾激动起身跳下去,转头道“姑父你们先走,我跟她们说说话,等会儿自个儿走回去也成。”
陆清淮不放心她,跟了下来,米宝和小妹也跃跃欲试,想着回当初那个小院儿去看看。
强子笑笑“没事儿,你们都去吧,我在晒谷场等你们,今儿没活干。”
小妹和米宝听了就快速下车,轻车熟路地穿过幼儿园,来到宿舍小院。
因为没人住,这几排宿舍已经有些破败,厨房甚至塌了小半边墙壁。
不知为何,小妹眼睛蓦地发红。
知青们走了后,这里一直无人住。
走到小院门口,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木架子还在,木栅栏已经松垮,但是攀附着它生长的炮仗花却依然开得旺盛。
向阳而开,灿烂热烈。
小妹拿起携带的相机,咔嚓一声拍摄下来。
这是姐姐当年种下的炮仗花,这么多年,枯荣轮回,像是变了,又像是一点儿都没变。
都说近乡情更怯,确实如此。
米宝推开院门的那一刹那,仿佛也同时把记忆深处的一扇厚重大门给打开,那些回忆便如同放闸的洪水一般,猛烈地冲了出来。
“吱呀”
熟悉地声音响起,这是刻在基因中的声音。
他和小妹一样,眼眶也红了。
不过米宝嘴硬“灰尘太多,迷了人眼。”
小妹瞅他一眼,轻轻哼一声。
房子和他们走时没什么两样,只是更加苍老。
是的,他们觉得房子变得苍老。
小小巧巧的两间房,两间房中间隔出一个小饭厅来。
小妹兴致勃勃对旁边的张琼介绍说“当初我和姐姐睡这边,米宝和大娃就睡另外一边。我们要是想做饭得到公共厨房去。想要洗澡,只能准备木桶,在自己房间中洗。”
张琼笑了“你好像很开心。”
小妹微愣,笑得更加灿烂“可不吗。”
童年里的一切都是温暖的。
在没有空调的炎炎夏日中,她们一家子躺在院中硬邦邦的竹床上,四周是燃烧着的艾草,耳旁又有嗡嗡响的蚊子
一家人聊着天,仰望着天上浩瀚星空,那种踏实和惬意能让人记一辈子。
月是故乡明啊。
另一边,宋禾和小晴几人说着话。
当初幼儿园中的老师们还在,小晴几人当初去参加了高考,有两个考上了大专,可毕业后却依然选择回来工作,这让人十分想不通。
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
“当初那批孩子都读了上去,咱们公社初中高中都很不错,去年升学率能和铁道中学比一比,附近公社和县城人反倒把孩子送到咱们公社中学来。”
“这一批孩子都是咱们自家公社的,当年建过册子,所以幼儿园后来也有统计过。这一批学生里考上大学的有23人,有本科有大专,还有好些考到中专的。”
小晴拿出这本册子来,眼神中满是光亮。
她忽然道“小禾你还记得大宝吗”
宋禾点头“记得,就是上湖村长得白白胖胖的那个小孩儿,当初不会说话,他爷奶着急得不行。”
这个小孩她记忆深刻,肉嘟嘟的,十分可爱。
小晴笑笑“他参加高考那一年考的不错,只是爷奶突然生病,他干脆放弃上大学。只可惜他爷奶还是没熬过去,前后脚去世。第二年时他又参加考试,跟你一样,考的是首都的学校,还是清大,是这一批孩子中考得最好的。如今说是在盖房子,不是,是设计房子。”
宋禾惊讶,那这孩子很有可能还是宁怀英的学生呢。
“当初你说啥贵人语迟,如今公社里的人都说你说得准,有阵子拼命想让自家娃娃晚些说话。”
宋禾“”
“那阿香呢,我刚刚看到五福奶奶了,阿香怎么样”宋禾又问。
“阿香在浙市,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