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其实可以试试”
臣子们“一言以蔽之,饮酒误事,饮酒伤身呐”
咱们这个皇帝是个仁善皇帝,重视文臣,厉行节俭,“四时衣夹,冬不御炉,夏不御扇”。
官家能奉行节俭,为了御厨不浪费珍贵食材,可以深夜忍着肚饿,不让厨房烧羊肉以及蛤蜊,一时传为佳话。然而在美酒面前,臣子们也觉得皇帝够呛能把持得住。
都怪仙人,一边说着戒酒,一边勾起大家的酒瘾,现在天幕传来这味儿酸酸甜甜的煞是开胃,大家一瞧,哦,她又换了一种酒。
一闻就知道是果酒,不知道是什么果儿。
白白“果酒是由水果发酵而来的酒,宋代在此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青梅酒、黄柑酒、梨酒、荔枝酒等,苏东坡爱的是黄柑酒,诗云拼瓦醉,金荷须满。怕年年此际,催归禁篽,侍黄柑宴。”
“苏东坡没听过。”
天幕之下,赵祯过耳一遍抛在脑后,他此时当然不认识才几岁的小屁孩,未来的东坡居士。
殿上的大臣还在吵,有的大臣觉得适当宴饮玩耍并无不可,有的大臣觉得不行,现在行酒令一个比一个出格又吓人,皇家还是要维持理智和体面的。
言官一捋袖子,这不就该是我们的主场了吗放着让我喷醒这个皇帝
赵祯的优点是能听得进建议,缺点也是能听得进建议。俗称耳根子软,夹在两种建议之间突然进退维谷,又陷入了熟悉的议而不决的尴尬局面。
身居上位的赵祯看着熟悉的吵嚷场面,淡定倾听。
虚假的朝堂,皮笑肉不笑,背后捅刀。
真实的朝堂,对面怒喷,实名刀人,犹如菜市场。
皇帝要不你们先打一架
“酒令聚饮乱象”
“你倒是说说什么行酒令那么可怕”
“君可曾听闻月黑杀人夜”
“嘶,恐怖如斯,如何接”
有人幽幽道“风高放火天。”
“好家伙,这是奔着吃牢饭去的呀”
“你知道这是谁做的令吗”幽幽道的人显然知道来源“,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
每句酒令都按照有期徒刑往上走,不够徒刑看不上,刺不刺激,意不意外
所有人齐刷刷侧目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欧阳修
欧阳修眯眼“玩笑而已。”
“还有一上对,请君听好。”
吃瓜臣子“还有吗还有吗”
“持刀哄寡妇,如何对”
“嘶”玩得可真花
有人思维敏捷立刻想到下联,却怕对刑律的熟练会被误解成个人品性不端,踌躇了一下没敢说,欧阳修仍旧笑眯眯的“玩笑之言罢了,持刀哄寡妇,下联是,下海劫人船。”
确实都是重罪,总的来说十分不符合
公序良俗。
大家起哄调侃当事人无动于衷就显得没什么意思了,因此大家悻悻然。
天幕之上,换酒的白白从宋太祖到太宗到仁宗举例几个酒鬼“最后一个作为饮酒过度的典型例子凑巧,就是赵祯”
白白“54岁的宋仁宗游览各个寺院,当自己还年轻呢,畅快痛饮,通宵达旦,据欧阳修亲眼所见,在上元佳节的早晨,皇帝赐从臣饮酒,从太阳上山喝到太阳下山,留连至暮而归,天黑了也不闲着,晚上登楼观灯,酒五行而罢,第二天晚上还来一遭酒过三巡。”
“就这种二十四小时的喝法,酒里泡人参也顶不住啊自那之后,宋仁宗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久之后,就病死宫中。”
赵祯“”
她来了,她来了,她带着死亡剧透走来了。
赵祯匆忙开始计算,人固有一死,区别在于知道自己早死晚死。
甚至因为记录的笔画有些手抖,他还特意问左右“朕今年多少寿数了”
“回禀官家,应是三十三。”
“哦,那还有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真令人心情复杂。
白白“宋仁宗幼年时患腮腺炎,一直体虚,晚年出现了高血压,最后则是因心脑血管疾病而去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酒精催化是致命的。”
“宋仁宗的病历就是饮酒过多,酒毒渍于肠胃,流溢经络,呕吐无度,乃至累日不醒。”
“君臣二人都恰巧饮酒而亡,不得不说也是种缘分了。”
天幕之下,赵匡胤一脸嫌弃皇帝和臣子都因饮酒而亡,什么阴间笑话
他看向自己的好弟弟,主要是你这个血脉怎么搞的
他不能更嫌弃。
蓦地,赵匡胤也想起赵光义平素好酒,也没少醉酒“”好家伙,感情源头在你这儿呢
此时的宋太祖选择性遗忘仙人揭露过自己爱好攒局设宴,对臣子往死里劝酒的事迹,他一脸阴沉给赵光义下了戒酒令。
赵光义今日份的委屈全都刻在脸上了“听仙人的的意思我都自主戒酒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