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隋唐五代传(十五)(1 / 2)

长兴四年。

后唐的宫内,一个小豆丁从奶妈怀里爬下去,倒腾着不太稳的步伐,啪嗒啪嗒跑到皇帝老爹面前问“水,煮的”

奶妈忙给小主子倒水“当然是沸水烧了几滚,干干净净的才敢让您喝,刚煮开的水是烫的哦,温温的喝着才正好”

身为后唐皇帝的幼子,李从益生在了个好时候,老爹熬过了血战沙场的苦日子当了皇帝,主打的就是一个注重享受,而且对从子女几乎有求必应,富养儿子富养女,所以在皇宫出生的李从益理所当然认为“喝水、都喝水呀”

小豆丁话都说不全,意思倒表达得挺流畅。

看着天真无邪的小儿子,从沙陀部族的部民一路逆袭成皇帝的李嗣源心情突然复杂,从根本上他认为自己还是那个大老粗,生水喝得,生肉也吃得,倒生了个“何不食肉糜”的小孩。

他看着小豆丁认认真真解释“打柴耗费精力,农家柴火都是节省着用,城里买柴火也费钱的,贫穷的人为了省钱,就会选择喝生水,但是喝生水,可能就会肚子痛。”

李从益“诶,肚子痛”他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小肚子。

在富贵窝里的小孩无法理解。

“诶,好像是这样的”天幕下,许多无师自通但不知原理的古人们恍然。

小村落中,生活经验丰富的妇女非常有发言权,凑做一堆开始瓜啦瓜啦“可不是嘛我娘就老说女人不能和生水,对身子不好。”

“大夫说了,痨病死的人衣服都得烧了,我看刘老三她媳妇不舍得扔,照样没事,他家就是煮过的,这小媳妇还真能过日子。”

最近痨病弄得人心惶惶。

有人不在意“老爷们才热水泡茶,我们随便灌两口得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也有人说“俺孙儿还小,小孩糙养,也怕了这什么痨病,最近我多上山捡柴火,烧些水,还能泡棒槌草喝”

棒槌草是凉茶材料夏枯草的民间叫法,生长时节像随处可见的野草一样,摘野菜顺便能薅两把。

能烧热水的妇人美滋滋的“俺们也能喝上茶水。”

旁人调侃“呦,两把棒槌草也叫茶啊”

但也有人想学“你这主意倒不错。确实,我觉得喝生水不太容易拉肚子。”

“崔二家的,你家大郎不是给捕兽夹夹了吗好久了没好,给他衣服被褥煮一煮吧。”

“大夫不是说包扎的布条都要煮一煮嘛”

崔二媳妇眼睛一亮“你这提醒我了,要是真能让伤口快些好就好了。”

“对啊,你家大郎大夏天的真是遭了大罪了,也不知道哪个缺德的在人多的地方下陷阱,幸好捕兽夹是红柳枝做的。”

有人就觉得她们闲得慌“烧水多费柴火啊。”

“多花点儿时间的事儿。”

她们嘻嘻哈哈“如果真有人在水里尿尿,咱喝的也不是山泉水和井水

,你打水的时候就问你你怕不怕”

民间有余力多准备些柴火的百姓纷纷摇摆不定。

仙人说的对啊

但是,他们这么多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喝什么热水啊

此时,就需要官方的影响力了。

太医令没关系,我会出手。

太医令“身体不舒服,多喝热水;老人小孩,多喝热水;款待亲朋好友,多喝热水;信仙人,多喝热水”

“啥嘛事儿没有哦,多喝热水,保你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他们为“多喝热水”鼎力相助,疯狂神话之余,又开始在工部晃荡“酒精有货了没有酒精有货了没有”

工部尚书赵凤表示没有

“怎么会没有呢”他们又去骚扰工部侍郎,“我看酒坊蒸馏酒入库挺多的”

别想唬我,我盯着呢有那么多

工部侍郎叹气“打仗啊,都送去军中了,唐军入蜀,就是烧钱,现在哪有钱粮酿酒啊户部他们更愁,要是能打下蜀中,天府之国沃野千里,那才叫暴富,再酿酒制药呢”

正是天成四年。

皇上剑指南东、西两川。

西川四面险山,借险关死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场硬仗啊。

太医令一愣“这就送去蜀中了还没试出最佳的药呢”

工部侍郎“消毒,此词一听就让人明白嘛,伤口脓水不止,积聚毒疮。将就着用就行咯兵卒受伤严重的都先用烈酒清洗,敷上金疮药再包扎,但愿损失少一些吧。看着运过去的烈酒多,但受伤的士兵更多,哪里够呢也就让将军们看着给手下用,治死了没没办法,活了就赚咯”

太医令即使想深入研究,也不好抢人家后勤战备物资。

中医辩证倒是不需要“眼见为实”,他们能理解所谓看不见摸不着之“毒”,就是想深入探究一下“这毒,从何而来呢”

“那酒能消灭毒疮,止住脓水,可不是杀死了毒嘛这毒、这细菌在哪呢”

白白“低温发酵度过了一个冬天的春酒,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