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明白为什么李清照怀念以一敌百的霸王项羽了。
白白道“北宋末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其丈夫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的时候面对叛乱,不但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当初赌书泼茶的恩爱夫妇,从此冷淡疏远。次年,李清照夫妇向江西逃亡,行至乌江,站在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面对浩浩江水,吟就这首诗。”
“诗人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讽刺南宋小朝廷投降逃跑的懦弱,表达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至少,项羽仍有虽死不屈气节,而后来人,站在乌江边,有多少人回望故土,有多少人夺命南逃”
“为什么我那么爱看历史小故事呢回望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那么从武德充沛到飘泊无定,我们经历了什么”
北宋。
宋徽宗赵佶听着天幕的声音当小曲,沉浸在挥毫泼墨的快意之中,只稍片刻,瘦劲灵动的瘦金体便跃然纸上。
恭候一旁的童贯连声赞叹“官家,好字啊”
赵佶也对今天的作品非常满意,亲自洗笔时笑着问自己的心腹“你领军西征打下西夏大片土地,居功至伟,此番出征北伐燕京,凯旋后希望有什么样的封赏”
童贯连忙表忠心“这都是官家教导有方,微臣在西夏只是监军,一路上严格践行官家教诲,每当疲困,想到为官家开疆扩土,只觉浑身充满干劲,恨不得提刀上马,打得西夏奴有来无回”
好一派君臣相得的场面。
赵佶道“郑相郑居中那些人,煞是烦人,总畏手畏脚,百姓们加些劳役怎么了打下燕云十六州才是重中之重现在辽国皇帝荒淫无道,女真趁机兴起攻城略地,辽国将要灭亡。如果趁此机会攻打,辽国人一定会不战而降。否则将会让女真人捡了便宜。”
童贯谄媚道“官家何必理会他们”
赵佶心意已决“久居汴梁,这些大臣目光短浅了不少,是该调出去出去活动活动。”
然而,赵佶畅快的心情没过多久就被天音破坏了。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赵宋王朝仓皇南逃”
赵佶深深地皱起眉头“实乃荒谬怎么可能”
赵佶自认为身为大宋难得英主,文治武功,可比肩秦皇汉武,治下繁华,几乎恢复大唐天朝上国之气度。
而自从大军西征西夏大胜,他又收复了湟州、鄯州、廓州,扩大宋朝版图万余里,野心无限膨胀那被石敬瑭割让、令我历代先皇心心念念的燕云十六州早晚也要被我收入囊中
细细数来,嗯,我真不愧是明君。
赵佶高兴一瞬,但立刻忧愁,忖度着我这偌大鼎盛王朝、精兵强将,竟是哪个败家子孙能被打得仓皇南逃也太丢我大宋的颜面了
他思索着,迈步出殿外,希望仙人能透露更多未来玄机。
正因此事,令他想起不成器的儿子赵桓,心下隐隐升起不满。
看来该考虑其他的继承人了
童贯侍奉在一旁,听着天幕所言,面露思索。
须臾,他忽然道“李清照微臣记起似乎哪里听过这个名字了,官家是否记得大观元年,蔡相贬官许多人里有个赵挺之,他有一儿名为赵明诚,其妻子就叫李清照。微臣有印象还是因为其父李格非特别能写书,写文章快是出了名的,而他的女儿也有才女之称,人笑言有其父必有其女。”
“李清照嗐”赵佶摆摆手,“重名之人何其多,而且女子闺名道听途说口口相传怎么作得准”
即使有点耳熟,但是赵佶坚决不承认我这么明君,哪来的亡国之相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赵佶抬头,还对天幕不满“你看仙人,大宋不说,怎么又说道唐朝去了”
白白“李清照是一位女诗人,诗句中却流淌着家国情怀,天独厚其才,朱熹评,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便是我们学的宏观看待历史长河。纵观历史,刚学一统秦两汉的口诀时,我只以为秦朝灭亡了就是汉朝,没有意识到自秦一统,再到汉朝初立,之间是屠城放火、劫掠杀戮、民生凋敝,沃土不存要不汉朝开局怎么穷得要命呢汉高祖可以算史上最穷皇帝之一了。”
“每一个朝代的变更,几乎难免战乱,但是贵族们不会注意的,因为百姓就是倔强生长的野草,割了一茬还有一茬,总能长出来。”
她越说越激动“作为一个被割的、成熟的城市,即使被杀空了,总会自己生出人的。”
“各路将领打仗的时候,屠城又算得了什么呢总得一层一层刮地皮,犒赏将士吧”
“即使自己劫掠不了财宝,那也不能让别人占了便宜,放一把火,烧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