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桃最计较的还是跟着胡连枝的那两名婆子。
假设胡连枝在回家途中,偶遇陈三郎等劫匪,然后遇害,那两名随行婆子哪里去了李家那边并没有俩婆子的消息。而俩婆子若也同胡连枝遇害的话,为何没有跟胡连枝埋在一起从凶徒随意处置三名死者尸体的手法来看,他们并不像是会勤快地另挖坑,将另外两具尸身去另做处理。而且另做处理的意义是什么两名婆子的身份也没有多特殊。
“你怀疑这两名婆子还活着”韩琦问出了崔桃的心中所想。
崔桃点点头,“若还活着,为何这么久不敢回李家是怕陈三郎那些人还是他们的同伙”
韩琦听到崔桃最后一句疑问,冷冷地眯起眼睛,“俩婆子都有夫君孩子,倒可以去他们家瞧一瞧。”
崔桃马上赞同韩琦的提议,随后就带着李远和萍儿去了周婆子和孙婆子家。俩家男人都是种地的,周婆子有三个儿子,都还没娶亲,孙婆子有俩女一子。
俩家靠一年种地的收入,养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生活只能算清贫。
崔桃以彻查干尸案了解情况为由,在这两家四处看了看,周婆子家厨房还有剩下的半碗猪肉没吃完。孙婆子家女儿待嫁,嫁妆里还有缎面的被子,瞧其大女儿头上带着银首饰,也是要几个钱的了。
李远跟两家男人闲聊,了解了俩男人近一年来的营生,没什么变化,还是种地,甚至都没干什么多余的闲活儿。
萍儿温柔,倒是能跟孙婆子的大女儿聊得来。孙婆子的大女儿透露,她的嫁妆都是她娘在失踪前给她辛苦攒下来的。
“你娘至今失踪没消息,你如今筹备着出嫁可还行我可没有指责你的意思,是担心邻里那些人笑话你,咱们可得好生跟人解释才行。”萍儿轻声道。
孙婆子大女儿道“我本也是这样想的,但我爹说我娘要是一直不回来,我还能一直等下去不成再说我夫家那边妈妈身子不好,也盼着我早嫁过去,等不起了。便说拿喜事冲一冲两家,这边出嫁,那便娶,两厢都算冲了,说不定就有好事儿发生。我想想也是这个理儿,就应了。”
萍儿点点头,应和这话确实有道理。
崔桃在萍儿和李远跟各家人聊天的时候,又瞧见周婆子大儿子衣服上的补丁针脚粗糙,歪七扭八,显然像是他自己动的手。而小儿子身上的衣裳有破损之处,都被针脚细密地缝补上了,手法很细致。这一家子除了周婆子的丈夫,上还有一位老父亲,下面便是三个儿子,都是男人,缝补衣服的针脚能这么细腻,倒是有点稀奇。
崔桃便把周婆子的七岁的小儿子唤来,问他这衣服上的破损处是谁缝的。
小儿子低头看向崔桃所指,摇了摇头,表示他不知道。
“原来是破了,但等我穿的时候已经补好了,爹爹不让我多问。”小儿子乖乖道。
崔桃笑着拿出一包点心给他,夸他乖巧。
随即,她便带着李远和萍儿告辞。
萍儿跟崔桃急道“我看这家人有问题,怎么不抓”
李远点头附和,也很不解。
“暗抓。”崔桃道,“别打草惊蛇,我看孩子们未必知情,只抓大的。”
这之后,李远就找了村里的德高之人,令其告知俩家男人有钱多活儿少的事儿给他们做,但要离开家三天。俩男人当即就答应了,收拾了东西出来,转头就李远带人控制住了。稍作恫吓审讯,俩男人就招供出了孙婆子和周婆子的所在。
俩婆子如今就住在距离陈留县不远的梅花观内,扮成了女冠在观内洒扫,帮忙做菜。等见了开封府的人来,俩人都吓傻眼了。当被质问指责她们杀了胡连枝,俩婆子吓得立刻跪地哭着喊冤,表示她们真没杀人。
“是陈三郎他们干的”
一听这话,开封府众人都松了口气,如今总算眉目清楚了,就差顺藤摸瓜,敲定相关证据,拿住陈三郎等人。
王钊厉声呵斥二人痛快招供,否则大刑伺候。
周婆子和孙婆子都吓得哆哆嗦嗦,俩人边哭着边彼此互相看了一眼,便你一言我一句地交代经过。
“那日娘子要回家,我们本就是赶着驴车去的,便赶着路驴车回去。谁知要到陈留了,突然有十几个人半路劫车,抢了我手里的鞭子,把车劫去了青窑那里,那天窑里没人,便只有陈三郎他们那些人。”
“陈三郎他们嘻嘻哈哈,要抢了娘子所有值钱的东西。娘子别的都舍得,唯独那金步摇她不愿给,死攥着抱在怀里不撒手。”
俩婆子说到这都哭起来,开始语无伦次。最后花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大家终于捋清楚整个经过。
陈三郎他们见胡连枝反抗,便更起了玩心,就戏耍起胡连枝来。当时窑厂内正好有一水池,不算深,只到人膝盖那么深,是用来做砖和陶器的用水。
陈三郎等人就将她按进水池里,呛得娘子挣扎直咳嗽。这时,墙后头忽然有动静,陈三郎他们发现有俩男人躲在后头,俩人意识到被发现后立刻就要跑。十几名少年,其中不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