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是真的要发火了。
他让人找出自己写的诗词歌赋, 随手拿了一份竹简。
是给李夫人写的调情诗词。
他立马把这篇收了起来,假装不经意地咳嗽了一下,重新翻找。
很快, 他便找到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卫青,你说这篇写得怎么样难道这还文采略输”
卫青老老实实回答“有屈原宋玉之遗风, 实在是上等的佳作。但比起唐宗,还有些微不足道的差距。”
汉武帝刘彻心中冷哼一声,他又不是聋子, 也没失去记忆。那唐太宗代表作不是抄那个隋炀帝的吗
他这可是纯纯自己创作的,没有任何人捉刀。
他心头有些不满, 可想到“惜秦皇汉武”,心情渐渐好转。
被说文才略输的可不止他一人, 秦始皇也是他的难兄难弟。
心思百转千回, 时间只过去短短几秒。
汉武帝刘彻面上好像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朕和秦始皇一样日理万机, 不如其他人清闲,没时间去吟诗作赋。再说了, 这东西只为陶冶情操, 朕也无意在这方面超越别人。”
“再说了,评价一位皇帝的功绩, 只需要评价文治武功, 评价文采难道不是跑偏了”
卫青立刻应是。
话虽这么说,汉武帝刘彻日后却减少了一些去后宫的次数, 泡在书房里看书。
他要悄悄读书,然后惊艳所有人。
任谁被diss文采不好,心情都不会好到哪里去。秦始皇和汉武帝就是这样。
作为f4中的第位,唐太宗心情也很复杂。
作为读者, 他还挺喜欢这首诗。虽然相隔千年、诗风不同,但诗美是共通的。
他欣赏并且常常写“言论慷慨,词深而雅”的文章。
他夸赞道“这首词神情俊迈,如朗月之宏光,如朱碧之联合,堪称冠绝终古。”
可是天幕没有着重讲这首诗,所以没有加注释,让他有些看不懂里面的具体含义。
文采,字面意义是辞藻和才华。风骚,也就是国风和离骚,同样泛指辞藻和才华。
这首词单纯在批评四位帝王的才华吗
唐太宗感觉不像,如果只是说才华,那就和前面的“江山如此多娇”不匹配了。
唐太宗皱着眉头,若有所思“这诗人应该说的不仅是文采。他在批判我们武功太盛,文治不够。”
为什么要将他跟秦皇汉武并列啊他的文治有差到这种程度吗
唐太宗自我觉得文治很不错,虽然称不上完美,但比别人好多了。
长孙皇后见他面色不佳,猜到他的内心想法,含笑说道“二哥并不推崇秦皇汉武,此时却与他们并列,不知您作何感想”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秦始皇平六国,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他认为秦始皇有开国之功,但太暴虐了,亡国亡得挺活该。
他也说过“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总之,他对秦皇和汉武评价有褒有贬,综合下来一般般。
其实不光是对秦皇汉武,李世民也diss过很多皇帝。他曾经跟这首诗的诗人一样,批评了一大堆皇帝。
最后,李世民得出了一个结论,他是天下第一
唐太宗李世民确实委屈“古今多有拨乱反正之主。朕二十九岁为天子,武胜于古也。这么多年过来了,天下大治而移风易俗,朕文过于古也。比他们差了吗”
长孙皇后含笑安抚“他们俩毕竟是先人,做的是开天辟地之功。排在前面也没有问题。”
唐太宗李世民只是有一些委屈,很快便收拾好心情。皇后说得对,他们是先人,还是得尊重些的。
他将矛头转向了其他人“这宋祖莫非是宋武帝刘裕,不对,这好像是按时间顺序来排的。那他应该是宋朝的开国先祖赵匡胤。”
“可是天幕之前说了,赵匡胤又没活多少年,死因还扑朔迷离,据说是被弟弟杀的,这也能和朕相提并论”
长孙皇后汗颜,在对待兄弟这方面,确实是二哥比较干脆利落。
唐太宗心情复杂,赵匡胤也是如此。
如果没猜错,这宋祖应该说的是他吧他文采好得很,怎么稍逊风骚了
他可是写过“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赵匡胤哼了一声,这是赤裸裸的污蔑
话虽这么说,他唇角却渐渐上扬。能跟秦皇汉武和唐宗并列,稍逊风骚就稍逊风骚吧。
他接着往下看,便看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赵匡胤眉头紧皱,心情不悦“这成吉思汗好像是个异族人的名字,不知道是那元朝人还是清朝人。蛮夷怎么能上啊”
被这首诗cue到的皇帝心情起伏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