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首蜀道难是李白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据传贺知章看到这首诗之后, 惊呼李白是谪仙人。
天幕还在聊这首诗的背景,还没有放出诗文。可光是这几句前情提要,就把所有人的好奇心都提了起来。
好家伙, 蜀道难还能不亚于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汉的刘阿斗吃瓜吃到自家, 眼睛微微睁大“朕见过蜀道啊,朕知道怎么写啊蜀道确实难, 上次走了一次,把脚都磨出血了,再也不想走了。”
他疯狂地进行头脑风暴“蜀道掉下去之后绝对没命,连尸骨都找不到,死无全尸。蜀道难啊,蜀道难”
“有了, 蜀道千峰万壑难,路途崎岖高远险,长途奔袭粮草少,大汉基业几多艰。”
诸葛亮“”
刘阿斗越说越激动“相父, 朕说得怎么样是不是改一改就能成为一首诗了”
诸葛亮羽扇遮面“陛下说得很有真情实感,一看就是真的去过。多雕琢一下, 定是可以的。”
低情商写得真烂。高情商没有雕琢。
刘阿斗心里喜滋滋, 抬头望着天幕,想看看李白到底写了什么。
天幕将全文一行一行地放了出来。
刘阿斗刚看到第一句, 就瞳孔地震。
“噫嘘嚱,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这这这”
他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那一刻,震惊得说不出话。
刘阿斗结结巴巴“蜀道可过,上青天却是完全不行的, 李白真是一如既往地爱夸张。他怎么想得出来将这两者放在一起”
诸葛亮眼中深处闪过惊艳之色“毕竟是诗仙,就是想旁人所不敢想。”
“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真是让人心情激荡。”
刘阿斗越看越尴尬。他们两个人都走过蜀道,怎么描写的地方天差地别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走过蜀道了。
他挠挠头,感觉头有点痒,好像要长脑子了。
这首诗也没什么复杂的字词,很多文化水平较低的百姓连蒙再猜也能看得懂。
一起笔就让人震惊不已,而后层层递进,高潮一个接着一个,没有给人喘息的空间。
唐太宗李世民一口气读完之后,直觉酣畅淋漓,摸摸头,居然已经起了薄汗。
“当真是诗仙盛世大唐都在他的笔下大唐有他,了不起。”
在此之前,他没觉得诗文写得好能够惊天动地。
杨广还喜欢写诗呢,写得还很好,结果亡国了。写诗写得好也不能阻碍隋朝亡国啊。
在他眼里,写诗只是琴棋书画一样的艺术罢了,无聊的时候拿来消遣一下。
可现在李白的出现,让他改变了想法。
写诗写得好是真的能惊天动地,诗仙是大唐最为光彩的一张名片。
这个榜单排了十个诗人,大多都是唐人,古青青也不止一次说起唐诗的辉煌。
唐太宗李世民暗下决心,大力发展文化行业,让他们为大唐书写盛世华章。不求能再出一个李白,只求大唐文脉更加昌盛。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他望见这首诗的时候,深深叹息。他第一次出川,是和父亲弟弟一起前往京城考试。第二次,是回家丁母忧,第三次是回家丁父忧。
他走过水路,也走过陆路,爬过蜀道。
没有比爬过蜀道的人更明白蜀道的艰难了。
可这首诗说的又不只是蜀道难,说得也是政治形势的难。
他望着天幕中逐渐显露的诗文,深深点头“李白说得对。姜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到后来邓艾奇行,才勉强破了这天险。这种险地,如果首领是豺狼虎豹,早晚会造反。”
“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没想到自己一语成谶,蜀地会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地方吧”
苏轼收回思绪,含笑看着自己的弟弟苏辙“子由觉得这篇怎么样能被称为代表作中的代表作吗”
苏辙若有所思“开篇意气风发,后来雄浑壮阔,最后侧身西望长咨嗟。犹如宝剑入鞘,却还杀气腾腾。”
“李太白这首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论其豪迈之气,确实无出其右。辙觉得这首能算。”
他说的是李白的诗。李白不是个谦虚的人,他知道自己文采好,也常常自夸。这就给后世很多评论家发挥的空间了,不需要自己绞尽脑汁寻找夸夸的词。
用李白的诗形容李白就行了。
苏轼望着远方,思绪飘远“好久没回家了,什么时候我们回去一趟”
苏辙明白哥哥这是被勾起了思乡之情。李白出川之后再也没有回到老家,他们也差不多,丁父忧之后几乎没回去了。
苏辙“蜀道艰险,来回一趟要半年左右,真的要回去李太白都说了,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旅游达人苏轼跃跃欲试“可我看完之后,偏偏顾不得那些危险,就想去看看景色。你我年纪都大了,再不爬一次,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