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延续上一章的话题(这段杂谈不影响主线,可……(1 / 3)

天幕播放了那天的画面“从此站起来了”

天幕下, 万万人心神震颤。

皇上惊慌失措,王公贵族厌恶不已,士大夫咬牙切齿。世界居然会变成那个样子

凭什么要让那群愚昧无知的人站起来他们接受统治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荒唐荒谬

无数信奉忠君爱国的儒家学子精神上也受到冲击, 几乎都很不满。

没有君主,这个国家不就乱了吗这新国家怎么这么胡来

百姓冥顽不灵,愚昧无知,不通教化, 如何能占据那么高的位置

众生百态。

家境贫寒、一无所有的平民百姓则是纯粹的高兴。

他们心中几乎不约而同闪过一个念头,那是仙境吗

白居易望着天幕, 有些恍惚“原来有人能懂我。”

这简直是他接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他现在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官员, 可是小时候也是在村落里长大的, 天生怜悯百姓, 是士大夫中的异类。

他心中一直有迷茫, 为什么小时候需要跪县令, 为什么长大后需要跪皇上

他试图表达自己的疑惑, 可周围的人习惯,已经不会好奇这个问题了,没几个士大夫会为自己赚钱而感到羞愧, 反而觉得捞的钱还不够多。

生来如此便对吗

未来,他笃信佛教, 是因为在现实生活找不到答案,只能在宗教中寄托情思。

佛说 “众生平等, 善恶终有报”。皇帝如果没有功德,来世也投不了好胎。普通百姓如果能有功德, 未来也能飞黄腾达。

白居易深深为佛教勾勒出来的世界而感到动容,却也明白,这个幻想世界太遥远。

现在, 天幕给了他一个惊天动地的答案。这个众生平等的世界是存在的,而且就在脚下这片土地上。

比起这个礼物,杭州百姓纪念他算什么

那些眷恋不过是个人的荣耀,而天幕送给他的礼物是所有百姓璀璨的未来。

他们跪天跪地跪父母,除此之外,这膝盖不需要再跪任何人。

杜甫望着天幕,老泪纵横,却没有拿手擦,因为他的所有心神全部被天幕夺走了。

杜甫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忠君爱国是他的座右铭,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家奴。

可现在天幕告诉他,国家可以没有君主。

他既觉得荒唐可笑,又忍不住产生向往之情:“我想致君尧舜上,我忠君爱国,我想让天下的寒门子弟都能有屋子住,不至于像我这样飘零。”

“倘若真的有这样的世界”

他以为自己会反感,结果心里并没有厌恶之情。

因为这和孔子描述的大同世界多么类似。除了那些想做人上人的人,没有人能抵御得了这样的魅力。

他下意识屈着膝盖,想像怀念唐太宗那样下跪,表达自己的尊重和爱戴。

可这时,天幕的场景映入眼帘,百姓说他万岁,他说百姓万岁。

杜甫于是站直了身体。

他不会想看别人下跪,因为每个人都应该站起来,下跪是对他的侮辱。

杜甫眼泪汪汪,从前他的圣主是唐太宗,现在,又加上了一位。

“私者一时,公者千古。”

他兴之所至,掏出纸笔,将满心的感受化为一句句惊天动地的诗。

别说普通老百姓了,连皇上李世民看到天幕中的典礼,都感到震撼不已。

他年轻的时候和父亲征伐四方,长大后当上皇帝,还御驾亲征。从贵族到皇子,从皇子到皇上。

他这辈子看的风浪太多,本以为再没有什么让他惊讶和失神的事情。

结果今天的天幕告诉他,他还太年轻了。

天幕中的万万人根本不用下跪,自信地挺直腰杆,为国家欢呼,为自己欢呼。

这不是皇上的天下,这是他们的国家

他们虽然生活不算富足,但是精神无比昂扬。

普通的皇上为平民造反感到愤怒,完全没办法接受,唐太宗却没那么意外。

因为他早就认识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如果皇帝只会压榨全天下的人,那百姓怎么会喜欢皇上只会想着该怎么赶跑他。

一开始是起义,后来连皇帝都没了。

李世民目光并不狭隘,望天长叹,心生警惕“这是古时候,尧舜那种天下为公的国家。大唐再怎么繁华,也是家天下。它再怎么贫穷,也是公天下。”

李世民叹息“之前天幕放李贺的视频,我就很好奇,是什么人才能写出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种话,原来是他。”

自从看到那首诗,他就把这句话当成了人生座右铭。每次读史书的时候,都能想起这句话,便越发敬佩起这个诗人。

没成想,这是一首帝王诗,怪不得格局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