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先是给赵挺之写了首诗, 其中有一句“何况人间父子情”,企图打动公公赵挺之。
结果赵挺之冷眼旁观,并不伸出援手, 以前亲亲热热的姻亲关系,消散不见。
朝中无人帮忙,李格非最终被罢官,丢了饭碗, 被赶回老家。赵挺之则被蔡京看中, 任右丞相。
李清照又给公公写了一首讽刺的诗“炙手可热心可寒。”公公你如今炙手可热, 可你不觉得烫手吗我觉得心寒得很。
可能会有人奇怪, 赵挺之不喜欢儿子赵明诚吗为什么不帮帮亲家呢
这方面是没有明确的记载的, 不过陈师道曾经给黄庭坚写了一封信“夫有幼子明诚, 颇好文。每遇苏、黄文义, 虽半简数字必录藏, 以此失好于父。”
也就是说赵明诚很青睐苏轼和黄庭坚这些旧党的文章, 并且特别喜欢搞收藏, 因此不被父亲喜欢。
如果信的内容是真的, 那么赵挺之都不喜欢这个儿子了,就更不大可能蹚浑水去帮亲家了。
很多磕c的古代人见状, 心情急转直下。
这对神仙眷侣怎么会碰上这种事情啊
不妙,他们磕的糖居然有玻璃渣
很多人开始吵赵挺之的做法合不合理, 有人觉得很正确,有人觉得不顾亲情。有些脾气暴躁的人还打起来了。
陆游没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惆怅地想。
李清照一端是亲情,一端是爱情,没有办法做出取舍。
他也没有办法在妻子和母亲之间做出取舍。
和现在的他太像了
唉,为什么诗人总是要受到这种磨难
小楼中, 李师师感慨万分“这李清照敢于公公抗争,真是位奇女子。怪不得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这份勇气太难得了。”
她没注意到旁边的宋徽宗面色黑如锅底。
宋徽宗满脑子都是天幕那一句“宋徽宗刚刚亲政的时候,还是表现了一些明君之相。”
什么意思啊他不是明君难道是昏君
胡说八道
他气得要死,不顾李师师的挽留,拂袖而去。
自从天幕开始播放大宋的事情,蔡京等人就收到信息,赶忙来觐见宋徽宗。
宋徽宗刚回到皇宫,就看见蔡京等一众文武大臣。
文武大臣见状有点尴尬,低下头去,没有一个人不长脑子,去问宋徽宗为什么带着宦官从外面回来。
还能因为什么
大家懂得都懂。
宋徽宗撞到文武百官,有些尴尬,到底是当了很多年皇帝,威仪很重,很快收拾好情绪,冷着脸说道“难道朕不是明君吗”
赵挺之立刻拱手说道“陛下劳民伤财,此非明君之相。如今天幕有指教,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至少把那花石纲先停了。”
宋徽宗脸色黑如锅底,气得手抖,心里暗戳戳又给赵挺之记了一笔。
哼,抢了他的千古第一才女,又敢不让他发展艺术事业
蔡京的儿子蔡攸笑着说道“非也非也。所谓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几何,岂徒自劳苦。”*
当皇帝,不就是应该以四海为家,享受太平日子吗
宋徽宗闻言,心情好了不少“爱卿说得有理。”
蔡京又捋着胡子说道“陛下,您瞧瞧,如今天下丰亨豫大,此乃盛世之象,陛下不是明君,谁是明君呢后世之人目光短浅,哪能真正理解圣上”
宋徽宗颇为受用,面上八分不动,心中骄傲不已。
是啊,他让天下丰亨豫大,不是明君,谁是呢
“对了,这天幕刚刚说争斗激烈,真的有这回事那李格非如今在哪里呢”
赵挺之如实禀报“李格非如今已经回到原籍。”
宋徽宗意有所指地看了他一眼“那李清照求你帮李格非,你却没帮,这是为何”
赵挺之心想,对于八面玲珑的他来说,面对那种强大的风波,当然得明哲保身。
他立刻跪了下来“陛下,臣身为朝廷重臣,自然不可因为私事而徇私枉法。如果人人都这样,那么天下不就大乱了吗”
宋徽宗挑不出他的错来,心里有点不满,只能说道“你家出了一个千古奇女,你想必高兴吧。”
赵挺之心情很复杂“谁能想到儿媳妇能有这般造化呢,这也是托了陛下的福。”
宋徽宗“帝姬也到启蒙的年纪了,过几天,你让你儿媳妇入宫,教她吟诗作赋。”
赵挺之心中咯噔,联想到宋徽宗的种种传闻,没来由地觉得有点不妙“陛下,她才学哪里能够教授公主呢”
这是天大的恩典,却怎么听怎么不对。
“千古第一才女还不够吗不用说了,就这么决定了”宋徽宗笑着说道“爱卿这副表情做什么难道我会害了你儿媳妇不成”
赵挺之背地里咬牙切齿“臣不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