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第 55 章 丛家来了个亲戚这事,很……(2 / 5)

丛琦只能勇敢面对。

她开始观察评书演员田游怎么演。

把对方的每个动作,说台词时的微表情都记在心里。

突然,眼前出现一杯菊花茶。

丛琦回头,诧异“郦姐,你怎么过来了”

虽说郦慧心是她的经纪人,但郦慧心一般都在进组时送她,中途探班几次。

没有工作几乎是不管她的。

丛琦没见过别的经纪人怎么带艺人,便也不觉得被怠慢。

恰好,她不打算搞太多交际应酬,两人这种仅限于工作对接,经纪人不过多插手艺人生活的相处模式反而令她感到舒服。

“喝口水,脑子很乱吧”

“有一点。”

“琦琦,今天你演的时候没入戏,为什么啊”

郦慧心来很久了。

正好看了整个过程。

她方才皱着眉思考了很久丛琦的问题在哪里。

没想明白。

但这不像丛琦的水平啊。

丛琦喝水,注意力还在田游身上,看着田游收放自如的表演,方言台词的自然自信。

忽然间

她睁大眼,又蹙眉片刻,恍然大悟。

沉闷郁郁的小脸再次有了笑容。

“我懂问题在哪了。”

郦慧心愕然。

这么快就悟了

你是真悟了还是假悟了

就见丛琦眼眸晶亮,自信道“用普通话对戏时,我知道自己在角色里,所以就会摒弃掉自己的习惯,把行为模式和小动作都调整为适合角色的,因为呈现给观众的不是我自己,所以我反而很自然。”

“嗯,然后呢”

郦慧心还是云里雾里。

“但是,用方言对戏后,我就觉得我不是陈慧慧,而是丛琦本人。我一想到自己被搬到电视上,会被观众用放大镜一样审判,就开始去纠结那些语气那些动作到底是陈慧慧的,还是我自己的,会不会那样做不合适。”

这一纠结,就出现了自个儿都无法直视的做作感,别扭感。

郦慧心大概听明白了。

对很多演员来说的“舒适区”变成了丛琦的“挑战区”。

有的演员是演什么都是演自己。

到丛琦身上,就变成她刻意将真实的自己和剧里角色分割得彻彻底底。

可有些角色,本身就不可能做到界线分明,是一定会带着本人的某些特质的。

该怎么疏导她呢

郦慧心想了想,问

“琦琦,你觉得自己的性格好还是不好”

郦慧心眼波转了一圈,换了个坐姿,上半身倾向丛琦。

丛琦捧着水杯,注视着杯子里浮动轻晃的菊花。

很自信的回道“应该算好的,从小到大喜欢我的比不喜欢的多太多了。”

这证明她优点多过缺点,绝对是讨喜的。

郦慧心眸子带笑。

点头认可道“对呀,你坚信大家会喜欢真实的你,那为什么要去纠结那些小动作是不是太有自己特色呢观众不会知道那是你的习惯,只会以为你精心给陈慧慧设计了属于她的小细节。”

“如果还是别扭,拍摄时你就换成普通话对戏,到时候再重新配一版方言。”

这是最有效率,最快解决眼前困境的办法。

但丛琦想也不想就摇头了“郦姐不必这样,我会调整好的。”

作为榕城人,拍本地剧还要劳烦别人配音她心里那道坎儿过不去。

就算后期自己配,但情绪肯定和拍摄时有区别。

对于意识到问题也希望解决问题的丛琦来说,当然想做得更好,而不是糊弄过去。

从这点看,两人处事观念和风格差异着实不小。

不怪后面会分道扬镳。

不过呢,她们的做法又都是基于现状,尚算“客观”。

所以即便做不了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丛琦跟郦慧心处得倒是一直都不错。

这时候的丛琦还没考虑那么远的事。

郦慧心更没想过对方一红就换赛道,气得她心肝脾肺哪哪都疼,偏还没办法。

两人还在和谐探讨如何度过眼前的拍摄困境呢。

“那你按自己的方法试一试,如果还是卡进度,拍出来的素材不合格,那就试试我说的。”

郦慧心私心里也喜欢丛琦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但有些话也得说。

“琦琦,一部戏呢,是几百个人的心血。我们拍戏,公司投资戏,首先你得明白这是商品,不是纯粹的艺术。纯粹艺术可以是追求,可以不赚钱,甚至可以一直打磨不计成本;但商品,就得赚钱。所以效率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丛琦怔了怔,失笑。

“郦姐,我明白的。”

她没把拍戏当艺术。

只是,就算是当按部就班敲钟的和尚,她也想敲得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