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今年依旧种上水稻。其他田里种了一片油菜,如今正是油菜花开放的时候,一片一片的油菜花田连在一起,是春天最亮的色彩。
两人散步回来准备回家,却被金色的油菜花田迷花了眼睛。
青川呆呆站立在那里,看着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微风吹过,犹如金色的大海掀起轻微的金色波浪。他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曾看过这样一片的金色花海,这金色浪花从远古的时候一直传到今日,又从今日传到更加遥远的未来。
他恍惚回到了过去,一个片段在大脑里闪过。一个女孩拿着塑料的燕子风筝和一群小伙伴追逐在油菜花田里,他们欢笑,他们摔倒,他们一遍遍的让燕子飞舞在空中,然后坠落。
有一个呆呆的小男孩站在边上,他不懂他们的快乐,只是看着风筝从一个人的手里传到另一人的手里,缠线的转轮飞快转动,时间飞快转动。
油菜花田的边上,一个恰好租了他家田地的老汉就蹲坐在那,头上戴着一个竹编的斗笠,披着蓑衣,时不时要下去巡视一番。庄稼汉对待土地和粮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青川过去时受到了热情欢迎,老汉话不多,眼神却是很热切的。青川是个不错的地主,从来不干涉种田的事物,春耕时还能借来牛使唤,年成不好的时候还要减租。
年前甚至会给佃户准备点年礼,不多,一点肉,一点糖,秋收时那田里养的鱼还会分他们一部分。
青川擦了擦脸上细细的雨滴,对着水光中直挺挺立着的稚嫩的稻苗看了一会儿,忽然问老汉,“乔老爹,你的腿好些没有”
“好了,都好了,谢谢东家。”乔老汉回家的时候不慎摔倒扭到脚脖子,乡下人不当回事,还是青川坚持叫了专治筋骨扭伤的大夫。本来都肿得和馒头一样了,结果不到一个星期就好了。
甚至请大夫的费用也不要乔家给。
“回去慢慢走,注意安全。”青川提醒他。
“欸。”乔老汉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就是点头。他忽然想到什么,从身后一个竹筐里捧出两个刚摘的芥菜,是嫩芥菜,非要塞给青川,“虽说这会儿已经不是吃芥菜的时候,您就当添个菜吧。”
青川推不过,一手抱着一个芥菜,转头看向卫戈,“你说我们今天吃芥菜饭怎么样”
卫戈伸手把青川手上两个芥菜抱过来,他不太爱吃芥菜,不过“你做的,我都可以。”
“那就我做。”青川笑着应道。
两人回到家,却看到小蝶在那里就着奶茶吃小点心,叽叽喳喳不知道和孙姑姑说什么。说来奇怪,很多人都怕孙姑姑,偏小蝶一点不怕,来了就往她身边蹭。
日子久了,孙姑姑还真把小蝶当半个闺女养。
“哥,卫哥,你们回来啦”何小蝶都不需要他们问,小嘴叭叭就把今天为什么过来说了,“今儿嫂子娘家送四月,娘嫌我在边上碍手碍脚,我就来了。”
“四月”青川两人不明所以。
“你们不知道”何小蝶就解释了一遍,什么叫做四月,连带的把其他孕妇娘家需知都说一遍。
三郎媳妇儿童氏过年前后怀上的,她前头已经有了一个女儿,这是二胎。上个月满三个月坐胎稳了才把这件事说出来。怀孕的事很快传到她的娘家,她娘家人送来了一对鸡,三十个蛋,一袋大红枣,一锅烧猪肉和两百枚钱。
孕妇怀孕四个月左右娘家送滋补品,这是俗话说的送四月。这些东西都是娘家人送来给孕妇补充营养的,婆家人一般是不能吃的。但偶尔有贪嘴的小姑子吃了,只要别做得太过,也没人说什么。
等到了八月,娘家人还会再送一次,不但有各种补品,还特意送一段猪大肠,取产的意思,另外娘家人还要准备新生儿的衣服若干,鞋子裤袜帽子被子,以及婴儿摇篮、包被子、枕头等东西。
孩子一出生,娘家人就要送上许多补血用品让闺女好好坐月子。等孩子满月和周岁,娘家人还要送三年分量的衣物,银手镯和大红包。从怀孕开始到三岁,这一份账单,普通人家要花个三四两,中等人家七八两,富贵人家数十两也是有的。
当地的习俗如此,娘家人要养外孙子外孙女到三岁,这三年内除了吃的,其他生活物品娘家人要全部备齐。以后孩子求学结婚,娘家人也要贴补。
听起来有些不公平其实这是另一种平衡,因为按照当地的习俗,没有亲孙子的情况下,外孙子也是要给外祖父外祖母养老的。如果外孙子不给没有依靠的外祖父外祖母养老,宗族里也会斥之为不孝,并且进行惩罚。
而且外孙成家后每年过年都要给外祖父外祖母包红包送贺礼,用以报答年幼时他们的厚待。像是三郎,他就每年都要给外祖母孝敬钱,一次也就是几百文,再另外送些吃的用的。
青川就明白了,其实这应该算是一种保险。用以保障那些没有孙子的老人的晚年吃用。而且对娘家人来说也没什么损失,因为他们的孙子也可以享受儿媳妇娘家的赠送。
这种方法还加强了出嫁的姑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