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5 / 6)

两个馒头一碗水,那女子便每天都吃一个馒头,将另一个馒头悄悄喂狗。那狗原来还会凶那女子,但时间长了,就被那女子喂熟了。半个月后的某一天,那女子便牵着那条狗跑了。”

“这说明了什么吗”讲完这个故事,宁望雪又笑眯眯的问黛玉姐弟,“敌人有时候也可以变成队友。”

黛玉笑,故意闹宁望雪,“我还以为你要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呢。”

宁望雪颔首,“也可以这么做。”

林遐照例没说话,在黛玉和宁望雪说话的时候,视线转向了窗外。

宁望雪就是人前装安静,装出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但林遐却是真安静。不是那种后世霸总文里的高冷,就是话少的那种性子。

你问他什么,只要能回答的他都会回答你。你跟他说的每句话,他都会回应你。你跟林遐说八卦,林遐也会认真听,你问他意见,他也会如实答出所思所想。但你别指望除了礼节性的问候寒喧外,他会主动跟你说什

么。总之就是你不跟他说话,他也能一天下来一句话也不说。

就好比此时,此时林遐手里拿着本书,视线落在窗外,耳边是黛玉和宁望雪就鸳鸯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还被人贩子拐的各种猜测。这会儿无论是黛玉还是宁望雪,只要问他一句你说是不是,林遐都会点头或是摇头,用一种不知真相不敢妄下评断的话回黛玉或是宁望雪。

可以说,就说话这件事情上,林遐绝对是个被动的。

三人坐在花厅里,随意聊着天。而另一边梳洗收拾了一回的鸳鸯也在宁望雪的体贴下看了郎中,也吃了顿饱饭的过来了。

鸳鸯不敢胡乱编排人,也不敢将自己先逃跑的事藏着不说。除了自己在京城的小院和新的户籍身份以及那些藏起来的私产这些没说外,鸳鸯是将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都一五一十的说与给了三人听。

“自打去年那个乡下的刘姥姥来了荣国府后,老太太就多了几分心事”

去年,刘姥姥

宁望雪与黛玉对视一眼,等鸳鸯说完才说道“我记得刘姥姥是去年八月来的京城,紧接着九月份凤姐儿就和离了。再之后就是十月前后,老太太进了一回宫说大老爷不孝,对大太太也不好。”

“姑娘没记错,就是这样。那之后没多久老太太便带着我们和大太太去了京郊的庄子。”

宁望雪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黛玉也同样如此,看向吃了大苦,人都瘦了好多的鸳鸯又安排她下去休息。见鸳鸯抿着唇似还有话要说,黛玉轻叹了一声许诺她“我们不能因为一面之词就应诺你什么,若你所言不假,你想去哪里我们派人送你过去也就是了。”

鸳鸯闻言立马朝黛玉跪下来,“多谢姑娘大恩。”

说完不光给黛玉磕头,也给宁望雪和窗户边的林遐磕了一个头。

之后黛玉便让人带着鸳鸯下去休息,而她自己则和宁望雪一起琢磨刘姥姥入府那天都发生了什么。

宁望雪“我知道老太太最爱热闹,也最爱显摆。来了个乡下姥姥,老太太肯定要带着游一回园子,再显摆一回自己家如何如何富贵。我记得那天老太太用了早饭便说不适的离开了,但在那之前,”好像也就是凤姐儿拿给刘姥姥戴花这事取乐。

因为原著上写得明明白白刘姥姥二进贾家发生了什么,所以当时贾母提前离开时,宁望雪还诧异了好久呢。

“我记得也是这样。”黛玉点头,“那天咱们还是在宁国府用的饭。”

黛玉记性好,那天的事情也还记得。不光记得这些,她还记得当天宁望雪又让人弄了叫花鸡。

别说,不光黛玉想到了叫花鸡,宁望雪也想到了,两人对视一眼后,异口同声的笑着叫了一声,“叫花鸡”

林遐不解的看向这两人,随即那天跟着侍候的九歌也忆起那天的吃食了。见黛玉和宁望雪说完叫花鸡就看向她,九歌便笑着说了一回她还记得做法,这就下去安排。

于是话题在叫花鸡上跑题了两刻钟后

,二人便又开始琢磨贾母为什么会反常,这和后来的凤姐儿和离是不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何止是贾母反常呀。

夏金桂嫁给贾琏,贾元春二次省亲,都让宁望雪有种原著彻底崩了的即视感。

其实在贾敏和林如海活下来后,宁望雪就多少有些猜不到故事走向了。

而且宁望雪也知道贾家如何跟她没有半毛钱关系,她想太多也不过是闲得蛋疼。可人嘛,好奇心上来的时候就管不住自己。宁望雪还是个资深脑补帝,听到这些后更是各种脑补。

比如说,

“你说会不会是老太太有了读心术,她的读心术是那种专门读人祸的在刘姥姥来的那天突然触发了,这才悄悄整合私房,还拿大老爷祭天的”

宝玉,小公主

黛玉想了想,竟然也赞同宁望雪这个不太靠谱的猜测,“保不齐就是这样。”

除了这个,其他的猜测更离谱。

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