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万朝来贺,谓之圣天子(1 / 2)

李贤执政二十一年,大宋再次出征。

此战,西夏灭亡。

李贤执政二十三年,大宋兵马南下。

此战,大理等南方小国灭亡。

彼时,宋国疆域远超建国之初,唐风再现

李贤执政二十五年,宋帝感激李家对大宋王朝的付出,感恩李家于危难之际拯救大宋,遂决定退位让贤。

文武百官无不哭泣,无不阻拦。

李贤更是跪在宫门前,连道不敢。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改变宋帝那颗想要退位让贤的热忱之心。

最终在宋帝的坚持下,满朝文武决定满足宋帝的愿望。

他们不再阻拦宋帝退位让贤的举动,开始转头请李贤登基称帝。

李贤乃是大宋忠臣,岂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他再次推脱,表示自己无德无能,不能接受宋帝的退位让贤。

为此,满朝文武纷纷哭泣。

他们为李贤的忠诚感动,为李贤的清廉震撼。

民间百姓闻之,也纷纷前来请愿。

面对宋帝的坚持,文武百官的请求,天下百姓的请愿,李贤有感于自己不能继续无视天下臣民的邀请,最终在不情愿中接受了这份重任。

但为了表示自己对大宋的忠诚。

也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谋朝篡位,只是因为满朝文武与天下百姓太热情,他不得不登基称帝。

李贤表示,不更改国号,依旧称之为宋。

不过天下人更喜欢称之为新宋。

意味着,这已经是新的朝代。

意味着,全新的时代降临了。

李贤登基之后,曾经拥护李家的满朝文武纷纷得到了奖赏。

李昊则受封太子。

新宋五年,李贤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二岁。

同年,李昊登基称帝,年四十五岁。

这一年,李昊恍然大悟,这个世界虽然有武功,摘花飞叶皆可伤人,剑气纵横可以拦江,但却终究没有长生。

哪怕是练武之人,寿命也不过是比普通人稍微好点。

纵然是号称可养生长寿的道教,百十岁已经是极限了。

李昊登基之后,立内阁处理国家大事。

如此一来,他的工作量大减。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事情可做。

将国家大事交予内阁之后,李昊开始着手研究长生之法

三十年来,李昊看过的武道修行法门没有一万,也有九千。

天下法门,殊途同归。

要么炼体。

锻炼体魄,增强体质。

气血,五脏是根基。

要么练气。

凝练真气,温养经脉。

各家各派虽然修行法门不同,但区别只是行走的经脉有所不同。

不同的经脉,不同的运转速度,不同的运转方向,都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练气是最复杂的。

因为个人体质的不同,哪怕是同样的修炼法门,所产生的效果也可能截然不同。

除了炼体和练气,还有最后一种,也是最微妙的修行法门。

炼神

纵观天下,炼神的法门屈指可数。

李昊能接触到的,也只是普通的炼神法门。

为了更好地研究武道,研究长生之道。

李昊登基第三年,建立第一所皇家武校,逐步向全国开放武道修行

他需要更多的实验体,更多的观察对象。

吸取百家之长,才有可能打开长生之门,研究出真正的长生之术

李昊登基十五年。

经过十二年的发展,武道修行几乎融入了大宋百姓的日常。

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民间百姓,都能耍几招庄稼把式。

大宋的练武人数直线攀升。

尚武之风,已经形成。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练武之人出现,也并不是没有缺点。

最大的问题就是民间争勇斗狠的事件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民间武者,官方不得不加大武者方面的投入,各地府衙的武装力量急剧提升。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宋武者的实力年年攀升。

后天武者,甚至先天高手层出不穷

虽然武道上限并没有变化,大宗师依旧是天下顶尖,至高无上的存在。

宗师强者也没有如同雨后春笋。

但可以预见未来的大宋武林将会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武道修行不再是名门世家与各大门派的垄断产业。

当然,这样的举动也受到了各大门派的强烈不满。

不过时至今日,影卫早已经遍及天下各地,甚至深入各大门派。

天下动向,全都在李昊的掌控之下。

李昊登基第二十年,彼时已经六十五岁,心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