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就是槐南街这家。
这几个意思,裴氏食府其实并不难吃那之前那么多恶评是什么情况
谁知道,那裴小老板体质本来就挺腥风血雨的,之前好好摆个摊都能卷进刑事案件。
感觉这家真的不难吃,甚至可能特别好吃,参考微博链接
链接点进去,是s省卫视晚间新闻的一段cut,备注“提高音量有惊喜”。
乔之燕得厌食症又痊愈,这可是个大新闻。演出第二天的晚间新闻专门给她留了十分钟作专访报道,其中详细提到了她患厌食症的原因和治愈全过程,最后还去她治愈过程中的最大重点裴氏食府做实地采访。
画面中,能明显看到小饭馆里坐满了人,一个个的都埋头猛吃,连记者上前采访都爱答不理,甚至挥手赶人“走走走,影响我干饭”
看到视频的网友按备注提高音量,仔细一听
发现采访记者少说吞了十几次口水,再仔细一看,他分明全程不停偷偷瞄那些客人碗里的菜,看上去恨不得当场丢了话筒,自己冲上去开吃。
这表现,除非是专业演员,否则绝对演不出来。
要么是他三天没吃饭,要么就是,这裴氏食府的菜,真的特别特别好吃
加上省级卫视的摄影师很有点本事,把裴氏食府的两个招牌套餐拍得十足诱人,隔着屏幕都能把人看饿。
无论是看到cut的网友,还是看到新闻的观众,都忍不住眼泪从嘴角流下来,满脑子都是裴氏食府的菜。
第二天开门,外面排队的人不再像之前一样,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成分明显丰富许多,看上去都又是好奇,又有点犹疑,一看就是看到乔之燕相关新闻来的新客。
有新客当然好。
再过一个月就是暑假,裴宴本就是喜欢未雨绸缪的性格。
前天晚上虽然让人尴尬到脚趾扣地,但是看在宣传效果这么好的份上,裴宴对那几个二世祖的怨念大大减少。
正好今天多买了点食材。
员工餐多带他们一份好了。
一整天,裴氏食府都是爆满状态,外面排队的人就没少过,中午只能随便解决,员工餐挪到晚上。
听说晚上能蹭员工餐,二世祖们纷纷表示哪怕有天大的事,今晚也会在裴氏食府蹲下。
裴宴提醒他们“期待值别放太高,员工餐我偶尔会拿来试菜。”
二世祖们纷纷摆手“裴小老板哪怕胡做一通,也比外面要好吃很多。”
“是么。”
裴宴戴上厨师帽。
厨之一道,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她从来不是墨守成规、拘泥于过去荣耀的人。哪怕在古代,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尚膳就厨艺天下第一,回来现代后,更是从没想过光啃老本。
毕竟现代和古代有很多不同。
比如,有些从国外传来的食材,古代她见都没见过比如她刚穿回来时吃的苹果,再比如在现代很常见的番茄、花菜、卷心菜之类。
幸好她穿过去的大庸相当于历史上的明朝,发展还比明朝快一些,并且有重视美食的传统。
否则连辣椒都没有,甚至像更之前的朝代,只有蒸煮烤之类的烹饪方式,那她在古代再牛,回来可能都比不过随便一个家庭主妇。
今天裴宴准备做的就是干锅花菜和番茄蛋汤。
提前在网上找了食谱,综合视频和书籍,甚至还抽空去了趟图书馆,按照经验综合调整,剩下的就是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补充。
花菜选的是梗青的,这样更加爽脆。
改刀切成小朵,随后准备好青杭椒、葱段、洋葱丝、辣椒碎等配料。
锅里放足够的油,将花菜滑油这道菜还有焯水、直接抄的做法,但像这样口感脆水分少的蔬菜,滑油才不会变软,也能更香。
滑好油的花菜备用,留个底油,下五花肉片炒香,将油都煎出。再加入辣椒碎、洋葱丝和青杭椒碎爆香,倒少许料酒去腥,炒到五花肉边缘微焦,下入花菜,加生抽、盐、鱼豉油炒出香味后,加入葱段,大火翻炒几下出锅。
这时旁边的番茄汤也煮得差不多。
番茄汤是把切半圆薄块的番茄煎出汁再加水煮的,这样味道更浓郁。为了增加口感,还加了一把黑木耳,等番茄味道被煮进汤里,裴宴再倒入水淀粉让汤变得更浓稠一些,开小火,沿边画圈倒入蛋液,稍稍凝固后搅散。
白胡椒、盐简单调味,再撒上一把小香葱,淋几滴香油,简单的番茄蛋汤就做好了。
外面二世祖们翘首以盼,等裴宴一端出来,瞬间扑上去。
胡俊飞快往碗里捞了一大堆花菜,夹起一根咬下。
花菜爽脆,半点没有焯水过头那种软趴趴的感觉。五花肉煎得正正好,边缘微焦,一点都不觉肥腻,反倒给花菜增添一分独属于荤菜的香味,加上微微的香辣,十分下饭。
番茄汤这样每家华国菜餐馆都基本会卖的大众汤,本以为也就寻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