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琵琶行6(3 / 4)

白居易的主张简直是令人耳目一新

他兴奋极了,连忙拿出纸笔将水镜里提到的言论记了下来,又另起一篇,给东方虬写信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不止是陈子昂,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初唐四杰亦是激动不已,从浮靡诗风中走来的初唐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新鲜的诗歌空气,是足以展现国朝欣荣之风貌的时代新声。

如果说李杜之诗为他们的诗风改革了绝好的范本,那么白居易这一番理论便是一条实操性极强的创作准绳

一时之间,所有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白居易诗论的重要性,并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开始了本朝的诗歌革新之路。

未央宫。

连汉武帝都禁不住目露赞赏,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白居易虽是一介文人,却有忠君爱国之心,尤其是这务实的诗论主张,简直是文士典范。

太极宫。

李世民也是点头 “不忘君而不忘民,可谓丹心妙手。”听了这么多,白居易是第一个有意识为民而作的诗人了吧当然,也有一些人对白居易的观点提出质疑。

诗评家钟嵘

沉吟着道 “此论,有失偏颇吧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不为文而作,岂不是容易流于粗显一途

另一评论家司空图亦是摇头 “诗有政教之用不假,然过分强调政教,同样反伤真美。”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白居易旗帜鲜明的创作了大量的新题乐府,比如说这首卖炭翁。水镜一转,众人顺着上面的文字看了下去。

“卖炭翁,苦宫市也。”李世民轻念出声, “齐桓之时,宫中有七市,东汉桓帝、南齐东昏侯亦在宫中设市,此道于我唐竟是复炽了么

他的脸色沉了下来,还没看到诗,他却已经先生上气了。

南山之中,有老者堪堪将手中的干柴扔到土窑里,佝偻着身子用嘴对着窑口吹气,好让窑中的火尽快燃起来。

柴烟一股股地冒出来,把他的脸都熏成了黑色,经常在窑口进出的手指也黑得看不出颜色,正是深秋,他要抓紧时间烧炭,才能卖出个好价钱,毕竟一家老小还靠着这些碳钱过活呢。

水镜是这些时日来出现的新鲜事,后世的小娘子借着神迹讲诗,他虽然听不懂,但楚棠时有幽默之语,偶尔还不会放点小视频,这可是新奇玩意,他边听边看,只当看了一场百戏,也不觉得有多累了,时不时还能笑上一两声。

然而,下一刻,他却是笑不出来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诗里写的人分明是他

柴烟熏到了老者的脸上,呛人的烟气把他的眼泪都熏出来了,他想起去岁冬日的经历。

那时他驾着牛车在市集里卖炭,人困牛乏,坐在泥地里歇息,两个内侍骑着马气焰嚣张地过来,不由分说将他的碳全部抢走,末了系了半匹红绡和一丈绢绫在牛角上,权当碳钱。

他一介农人,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况且钱贵绢贱,半匹红绡一丈绫,哪里抵得上一车好碳这分明是强抢

他有心理论,可是那两个侍人却是狠狠地把他踹到一旁,趾高气扬地将车上的碳全部运走。他拿着绢绫,在市集上嚎啕大哭,连家都没脸回。

可是受宫市之苦的又岂止他一个达官权贵横行霸道,被祸害的百姓不知凡几,但却个个求告无门。这些苦楚,原来也有贵人能看

见了么

太极宫。

李世民别开眼,不忍心再读下去,他气得双眼发红 “一群宦官小人得志,欺行霸市横行霸道,当时的皇帝是死人吗

他满以为经过李隆基之后,自己已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他还是低估了后世子孙的荒唐程度,以宫市为名,公然强抢百姓财物,这和匪徒有什么区别分明是一群官盗

长孙无忌等人亦是觉得触目惊心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此翁自己都是冻馁难耐,却仍是希望天更冷一些,只为卖出更多木炭,换来一冬粮钱,那些侍人

他摇头大叹,有心说些什么,却顾及着宫市到底是皇帝所设,陛下骂得,他身为臣子却是不得放肆。一旁的魏征却没有这种顾忌,冷着脸把话接了过去

“不过狗仗人势。宫市陋习古已有之,圣明之朝不设,我朝忝被后世称一句盛世,却仍有此等欺民之举,盛世之称,吾甚羞之

一番话说得毫不客气,颇有直臣的风格,长孙无忌等人在心里捏了一把汗,悄悄竖起大拇指,不愧是魏玄成

几乎是被夹木仓带棒怼脸的李世民肃了面容,却是并未生气,反而一脸认真道

魏卿所言甚是,朕这便立下典律,凡我朝继任之君,不得再设宫市,违者,如背祖宗。

他沉吟再三,又接着道“白居易既以新乐府名世,讽喻之章必不止此一篇,诸卿需谨慎听之,将水镜里提到的诗作都抄录下来,好好看看,我大唐的百姓,后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