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艳与极淡两种颜色在江风中飘摇,给人一种萧瑟之感,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在这样萧瑟落寞的氛围中,诗人与好友弃马登船,宴饮作别。唐代人都很风雅,筵席上除了有酒,还得配上音乐,这种模式在京中尤其流行,白居易本是京官,又是大诗人,对这一套很熟悉,于是端起酒杯总觉得有点不得劲“举酒欲饮无管弦。”没有音乐助兴啊
白居易是一个极具导演天赋的诗人,镜头语言绝佳,短短几句开头写出了电影的画面感。但可惜他不是个音乐家,不会吹拉弹唱,要搁王维遇到这种情况,根本不带慌,抱着琴自己就上了。
安静听诗的王维神情一顿,随即默然。虽然说楚棠这句话是在肯定自己的音乐才能,但听起来怎么就是有那么点别扭呢
白居易听着忍不住一乐 “王右丞诗画双绝,又颇通音律,在这上面我确实自愧不如。”
白行简道 “王右丞另有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后被谱为渭城曲,是离别宴席上常奏的曲子。兄长这场别筵,可是缺了一首渭城曲。
说到最后,他的语气带上了几分打趣。
“无妨,”白居易一点也不在意, 没有渭城曲,我还有琵琶曲。
明朝。
剧作家汤显祖对楚棠话中提到的几个陌生名词颇感兴趣 “导有引导之意,演可引为演绎,所谓导演,便是指导演绎之人
他也颇排了些戏作,将词意和排戏时的经历对照一下便理解了个七七八八。他寻思着,镜头,就是用镜映出戏文中的场景这又是怎么做到的映出来的画面也不甚清晰啊
难道他忽然冒出了一个“离谱”的想法
,难道后世可以将百戏的画面留在所谓的“镜头”中这怎么可能啊
只能说,不愧是能写出牡丹亭这样奇幻浪漫之作的戏剧家,汤显祖这一番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天马行空,竟是诡异地摸到了正确答案的边。
未央宫。
刘彻犹带神往的感叹 “后世果然驯服雷电了。”
电影,不知道是什么好东西,好想看一下啊听起来可比角抵戏有意思多了。
正因为有酒无乐,所以诗人接着说,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朋友分别本来就够伤感了,又没有音乐助兴,更显寂寥,只有茫茫江水浸冷月色,很显然,这又是一个环境烘托。江水空茫,冷月无声,将要分别的人强颜欢笑,一杯复一杯,寂寥而凄清。
忽然,一阵琵琶声从江面上传来。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这个写法也很妙,略显寥落的江水上忽然听到铮铮然的琵琶声,在茫茫水月里,有一种空谷足音
之感,让诗人和朋友都不禁愣神,纷纷猜测着弹琵琶的人是谁。
读这几句,我们几乎能想象出白居易和朋友怔愣不已四处张望、最后忍不住“移船相近邀相见”的样子了。不得不说,白居易真的很懂镜头语言啊
水镜之下的白行简点点头,兄长这首诗写得生动有色,宴饮前情、闻得琵琶声的横生波澜,都表现得十分引人入胜,他情不自禁道
兄长不考虑也作些传奇么
以他兄长的叙事之笔,写出来的传奇一定比张鷲zhuo的游仙窟好多了
白居易笑了笑 “我志并不在此,我打算多写些讽喻之作,效法乐府与杜工部之作,记述百姓疾苦,以期警醒天子。
这也是他这段时日来一直钻研的事,不过白居易也知道自家弟弟对传奇志异非常感兴趣,此时便趁机问道
“你不是作了不少传奇么,怎么也不见拿出来品读”
啊这
想起自己写的那些本子,白行简莫名升起一丝心虚 没,胡乱编写,不曾作出佳篇,待我写出好的篇什,再拿来与兄长品鉴。
白居易没
看出他的不自然,只是笑道“也好,那为兄便等着吾弟的佳作了。”
一定,一定。
白行简捏捏袖口,已经开始寻思自己下一篇要写什么好了。
李白杜甫等人也俱是耳目一新,这类叙事之作,他们也读过那南北朝的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但那两首毕竟是民歌,质朴自然;白居易这篇却是以文人之笔就行表现,写得既浅近流畅,又颇具文采,放在前代叙事之作里也堪称上乘。
连李杜二人都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更不用说三曹、七子、陶渊明和谢灵运等人了。
魏晋六朝旧俗,大多以五言诗为正统,而认为七言俚俗,可是,看过了李白气势纵横的杂言,又看过了杜甫沉郁顿挫却仍有翻飞之势的七律,领略过李贺的奇崛之笔,如今又看到白居易这样浅易风流的琵琶行,他们忽然发现,七言诗比五言方便太多了吧不仅表意更为丰富,韵律也更为悠长,很适合表现直泻而下的情感。
一时之间,许多诗人纷纷倒戈,也开始尝试起七言诗的创作来,五七言诗歌并兴的局面,竟是生生提前了几百年。
随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