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登高5(2 / 4)

绩只字不提,却拽着一个安史之乱对他骂个不停,他富有四海,宠爱一个妃子怎么了安史之乱明明是叛军的错,凭什么要怪到他的头上

但此时他却不敢将心里的这些怨怼表露出来,面前的祖奶奶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逼死,更何况是他这个孙子

他以头抢地,急声道“后辈无知妄议天子,怎么能当真祖奶奶,无论水镜说了什么,那都是后来的李隆基做的,和现在的孙儿无关啊

哦”武则天冷笑着挑眉, “你的意思是,让朕给天下人,留下你这个祸害

“孙孙儿怎会是祸害水镜也说我创下盛世,孙儿只是被被李林甫那个小人蒙蔽,这不是孙儿的本意啊还有那安史之乱,这都是叛军胆大包天,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如何能全数怪到孙儿的身上

“被蒙蔽”武则天气极反笑, “你也是皇子皇孙,读过圣贤书,当不闻诸葛武侯之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李林甫既是小人你为何未能明察,反到让他取代贤相,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那安史之乱,亦是在你治下发生,你还逃离长安,都城尽失,若非你不察,又怎会祸害至此

帝王威怒毫不掩饰,李隆基双腿一软,伏在地上的手轻轻颤抖。洛阳。

杜甫对楚棠的解诗之句十分欣赏,他此时尚未议亲,但仍可感念诗中情意,亦对最后那句“天下乱离的悲哀”感受颇深,只是末了的评价他神色奇异

“后世之人,竟可如此点评帝王。”

李白觉得接受良好,他甚至有些欣赏 “楚姑娘点评的帝王不止陛下一位,她的态度,确实并未有多少尊重,想来后世风气必是十分开明

女子也能开坛设教、谈古论今,而不惧世俗白眼、皇权压制。

李白想起之前讲的自己的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世之人,应该能“开心颜”了吧他仰头望着茫茫水镜,对楚棠所处的时代充满了向往。

唐玄宗逃往蜀地,杜甫听说肃宗已经即位,当场决定赶赴行在,面见天子,却不想失陷贼手,被叛军带回长安。

安禄山有称制之心,自然需要官员名士给他撑场子,杜甫虽然是个小官,但好歹也是一条蚊子腿嘛被关押的同时还有大诗人王维。

正在府中的王维神色一顿,手里的笔啪嗒一声落在桌上,旁边的刘氏紧张地拉着丈夫的手,眼中满是惊惶。

怎么会这样呢王维暗自心惊,他是大唐的臣子,圣上尚在,自己失陷贼手,若一朝光复,岂非成了伪官圣上会如何看他天下人会如何看他

兴庆宫。

李隆基豁然起身,他刚刚听到了什么谋反的竟然是安禄山他狠狠地一拍桌子“好啊,安禄山,朕对你委以重任,你竟然敢谋反,你对得起朕吗

高力士也是忍不住错愕,之前想到安禄山时,他自己都觉得有点荒唐,可水镜现在明明白白白说了,就是安禄山。他想起安禄山送往宫中的东西,安禄山是个精明人,不仅给陛下送,连他这个陛下身边伺候的也没有漏下。

想到院中堆的物什,高力士只觉烫手极了,心中叫苦不迭。可此时陛下还气着,安禄山不下多想,赶紧上去劝人

“陛下息怒啊安禄山乱臣贼子枉顾皇恩,陛下如今知晓,正该惩处以绝后患,这是水镜在给陛下提醒啊

盛怒的李隆基反应过来,对,快,传旨,派人将安禄山抓回长安,朕要将他碎尸万段

他仿佛找到了一个发泄口,只要将安禄山杀了,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后世人就不会那样骂他,他还是那个创下盛世的明主圣君,他要比肩太宗

平卢。

安禄山正在请诸官将喝酒,他是胡人,当年因为违抗军令、贪功冒进,差点被处斩,好不容易才活下来,又当上了平卢节度使。

节度使权力颇大,又能向朝廷参奏议论事,他得意极了,一边讨好皇上一边拉拢周围的

人,这宴会就是他精心设计的拉拢人心的一环。

如今水镜扔下一个惊天炸雷,满堂官将顿时鸦雀无声,安禄山当场呆愣在原地,满脸横肉挤在一起,竟生出几分滑稽的意味。

“胡言乱语,胡言乱语这是污蔑我对大唐忠心耿耿,这女子一定是在陷害我”

他大声喊着,掩盖内里的心虚,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这番话没有可信度,楚棠和他全无相关,为什么要陷害他呢

院中的诸官将同样不信,楚棠来自后世,读的是历代史书,安史之乱这样大的事,必然是记载于册,安禄山,他当真谋反了

众人看着桌上的酒菜,只觉冷汗涔涔,这分明是一场断头饭

王维名气很高,也是叛军的重点监视对象,据说安禄山特别赏识他,强迫他接受伪职。王维反抗无果,被硬塞了个官。后来两京收复,朝廷惩处伪官,王维赫然在册,论罪当诛,还好朋友呈上了王维身陷贼营时作的凝碧池诗,又有弟弟王缙鼎力相助,才勉于一死。

后面王维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