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2(5 / 6)

神往

大家已经熟悉流程了,听到提问条件反射便开始看诗文。

楚棠的t做得很是精美,内容也很详细,讲到哪里,内容便同步到哪里。贺知章才思敏捷,很快心中便有了分晓,当下便道 “太白以为可分几幅图景”

李白笑笑,自己解自己的诗,这感觉真是相当奇妙。

“想来应是写了四幅吧从首句至渌水荡漾是一景; 脚著谢公屐至迷花倚石是一景; 熊咆龙吟至水澹澹兮生烟又是一景; 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为最后一景。”

话音刚落,水镜里出现一张表格,诗景划分与他所言分室不差。贺知章不禁大笑起来

好,看来后世之人并未浪费你这一篇好诗此事可喜,当浮一大白

李白也笑了 “贺监莫不是找借口来我这里讨酒喝”

贺知章笑意更深 “那这酒老夫是喝得还是喝不得”

李白朗盛声一笑 “当然喝得”

好诗,好友,当配好酒

我这里将梦中所见分为四部分,分别命名为“飞度镜湖”、 “登山奇景”、 “山林震颤”和“洞天仙境”,我们一幅幅来看。

首先是飞度镜湖。镜湖,又叫鉴湖,在今天的浙江绍兴。说起来,镜湖之于李白,倒也有些缘分,缘分的纽结是贺知章。

李白倒酒的手微微一顿,贺知章笑了,他的精神依然翼铄,目光中却透出几分怀念 “山阴在后世原是被叫作绍兴,那镜湖,在老夫的家乡。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教科书上的第一批大佬,他是武则天年间的状元,李唐光复后官运仍然亨通,在玄宗朝任秘书监、太子宾客,也是唐玄宗面前的大红人,正是他将李白举荐给唐玄宗。

贺知章听水镜提起自己多有赞营,摆摆手道 “什么红人,仗着把老骨头忝列朝堂罢了。”

李白托起杯盏,肃敛神色向他敬酒 “贺监德高望重,白也要多谢贺监的引荐。”

贺知章只是摇头 “你本高才,老夫本便有为国举贤之责,当不得谢,只是如今看来,倒不如不荐得好。

这是想起了水镜说的李白

最终被赐金放还之事。李白听懂了他的意思,心中微叹,却仍笑道“无论如何,贺监予我一条门径,纵最终我志不行,却仍有奋进之为,又复何憾”

他想起水镜评说过的陶渊明,直面人生痛苦,最终找到解决之法。或许,他最终的归宿也是陶渊明。

武周。

武则天想起了自己不日前御笔钦点的乙未科状元,唇角微勾。她没记错,这水镜是各个时空都能看到的吧,不知太宗陛下,听到这个消息会是何种反应,真是令人期待啊

贞观年间,太极宫。

李世民眉头狠狠一跳 李唐光复这武则天如何篡了我李唐天下

长孙皇后赶紧握住他的手细声安慰 二哥,您先别急,好在大唐光复了不是吗后代子孙还是争气。”

李世民心情犹自不能平静 “那贺知章是武则天年间的进士,又任职于玄宗朝,说不得便是玄宗光复了李唐江山。朕本以为他是个只知寻欢作乐的昏君,现在看来应该有些能力。

“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二哥何必置气,当心气坏了身子。”

长孙皇后软语温柔,眼含关心,李世民心中一暖,怕拍她的手背 “朕知晓了,观音婢勿要担

忧。”

话虽如此,他的心里却到底对那武姓存了疑。

天宝三年,年老的贺知章请求归隐,回家乡做道士。唐玄宗答应,并赠诗相送,将镜湖一角划给贺知章养老,贺知章就这样荣归故里。

回乡之后,他写下了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凳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句浅显,如叙闲话,却写进了一位老者归乡的怅然。

这首诗写得直白又易懂,连寻常百姓都明白了诗里的意思。已然年老的陶渊明在心里默念着,回顾自己行将就木的一生,不由得也添了几分悲意。

所幸,自己尚在故里。

水镜之下,一向潇洒的李白也被诗意感染,静静看着对面的老者,便见那人悠悠然一笑,语带叹息 “天宝三年啊,也不过几年光景了。”

离家日久,故里孩童,已经将他认成客子了。或许无需三年,贺知章在心里轻叹,仿佛又

想起了山阻风光

“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

莼美鲜美,鲈鱼正肥,不如归去罢。

不知李白写到镜湖之句时,是否有想起那个对自己有提携之恩,并呼自己为谪仙人的老者。回到课文。梦境中,李白在朗朗月色下乘风而去,来到了剡溪。剡溪这个地方也令他神往,因为他的偶像在这里住过。

李傲天生前身后迷弟迷妹无数,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也会追星,但他确实追了,还追得挺疯狂。大家看后面,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