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第 216 章 王元元回来后的头一个……(3 / 4)

说,要是可以的话,把那个什么海姑娘秋姑娘也一并发嫁了算了。

王元元收到恒王的回信后,险些没笑出来。

张姑娘和陈姑娘都是自己主动过来找她的,她自然愿意为她们寻一门可心的婚事。

但海姑娘和秋姑娘那边没有过来寻她,她怎么能无缘无故的把她们给发嫁了呢

再说了海姑娘是皇后送过来的宫女,秋姑娘是贵妃的娘家族女。

这两个人哪一个也不是她能够随便处置的。

不像是陈姑娘和张姑娘,她们两个一个身后无依,至少明面上没有。另一个虽然跟德妃有着千思万缕的联系,但一来德妃也知道张姑娘是自己主动求去的,二来张家投靠德妃这件事情并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因为结党营私是晋国君最为忌讳的事情。

前些年的时候还好,这两年晋国君越发的厌恶这件事情了。

太子和纯王他们前些年还能和朝臣们一起喝个小酒之类的,这两年他们至少在明面上不敢和朝臣们走的过近了。

所以就算她把张姑娘发嫁了,德妃也不能拿着这件事情去晋国君面前吹枕边风。

她只能吃下了这个闷亏。

王元元虽然心知肚明不能擅自把海姑娘和秋姑娘发嫁了,但她也没写信过去反驳恒王的话。

恒王提出这样的建议,不过是因为他心里有他,为了她,他可以不顾忌皇后和贵妃她们的想法。

他对她的心意难得,她要是在信上写个什么一二三四的理由就太扫兴了。

因此,王元元只跟恒王说了她会让人帮陈姑娘找一门合适的婚事,就没有再说别的了。

恒王收到这封信后并没有立刻回王元元,因为他现在开始忙起来了。

前面说恒王打算在战场上训练骑兵。

原来的楚太子,现在的楚国君好像也是这么想的。

这次打仗,真正出力的人虽然是楚国的步兵,但是真正得到锻炼的其实是楚国的骑兵。

楚国君知道晋国的这支骑兵练的很好,所以一开始他特意让楚国的骑兵避开了晋国的骑兵。

但如此锻炼了一段时间后,楚国君似乎是觉得火候到了,就开始下令让楚国的骑兵攻击晋国的骑兵。

骑兵对骑兵和骑兵对步兵,自然是很不一样的。

骑兵对步兵的时候,恒王这仗打的十分的轻松。

因为一个骑兵基本上可以以一敌十,甚至敌百了。

但对上楚国的骑兵就不一样了。

楚国的国力还是很强的,他们也很重视骑兵的训练。

所以一开始,恒王这仗打的有些艰难。

但他是一个天生的战士和将领。

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后,他很快就适应了这种作战方式。

这场骑兵之间的对决,不仅对恒王来说有些艰难,对楚国人来说也有些艰难。

恒王虽然没有经验,楚国的将领也没有经验。

打仗嘛,士兵们之间的方阵排列也很重要。

步兵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方阵,但骑兵并没有。

他们之前训练的时候都是在纸上谈兵,在沙盘上演练方阵。

但到了实际打仗的时候,情况可要复杂多了。

敌人可不会如他们想象中那样按照他们沙盘演练的方式去回击。

并且实际打仗时地形,天气什么的也会影响到作战的结果。

晋国君收到前线的密报后,又开始彻夜难眠了。

其实打仗有时候打的就是一个士气。

如果他们的骑兵在第一次与楚国的交锋中失败了的话,之后他们的大部分骑兵看到楚国的骑兵,甚至说不用先看到,只要听到楚国骑兵的名字就会感到害怕。

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果一开始就害怕了的话,那么这仗还要怎么打

也因此晋国君很重视这次的战役,但他并没有像战争刚开始那样让前线的消息毫无顾忌的传到了国都。

到了这个时候,他反而开始封锁前线的消息。

因为一开始的战争比较轻松,所以国都的朝臣和百姓们知道一些消息倒也无妨。

但现在情势紧张了起来,要是朝臣们和百姓们知道前线消息后胡思乱想心乱了起来,就不行了。

他现在必须要把整个晋国的局势给稳定住,这样在前线打仗的士兵们才会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晋国君封锁了消息,所以王元元才不知道前方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转变。

她还在跟张姑娘商量陈姑娘的婚事。

王元元是觉得不必等恒王回来,如果找到合适的人选就直接把陈姑娘给发嫁了。

但张姑娘却觉得王元元不能因为陈姑娘的事情让自己背上一个善妒的名声,陈姑娘的婚事可以等恒王回来之后再办,这样也名正言顺一些。

但这些话她也不好这么直白的跟王元元说。

她便去找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