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 晋国君就吃到了上汤白菜。
这白菜味道十分的鲜美,晋国君胃口大开。
他晚间去皇后那里的时候就同她说起了王元元“这孩子倒是个一心都在吃上面的性子,竟然自己琢磨出了这样的吃食。”
在晋国君看来, 要不是真心的喜欢吃食,又怎能花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事情呢。
如他这样心思复杂的执棋手, 反而不喜欢心思深沉的人。
他喜欢用这些人,但对这种人始终存着警惕心。
如恒王妃这样心思简单的人, 反而会让他生出几丝真心的喜爱。
不过他到底身份特殊,对外却不会表现出这份偏爱的。
皇后跟在晋国君身边这么多年,哪里看不出她的心思。
但她对此一点不悦的心思都没有,反而跟着晋国君一起夸起了王元元。
在皇后看来,她和太子的敌人是贵妃和德妃这两系的人。
只要晋国君偏爱的不是她们,那她就不会觉得有什么。
皇宫的事情, 王元元一概不知, 她送走宫内来人后就继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似是一点都没受到今日之事的影响。
云老夫人及她从侯府带来的那些人也是一切如常,就像刚刚派人过来找她们要菜的人不是一国国君, 而是寻常亲戚似的。
她们的这番气度, 倒让积英院的这些宫人们多了几丝佩服, 在私下里说云老夫人和王妃她们不愧是曾经的皇室成员。
可王元元不在意这些事情,不代表其他人不在意。
晋国君让人去恒王府要些蔬菜的事情第二日就在宫里宫外传遍了。
其他人听到这些事情倒也没有什么, 可太子妃和纯王妃等人心里难免都有些疙瘩。
她们和王元元一样同为晋国君的儿媳, 眼看着王元元因为那个菜圃的事情得脸,她们的心里自然会有些不自在。
太子妃和纯王妃等人也学着王元元的模样在宫里或者府里开辟起了菜圃。
那些朝臣官眷们向来是看宫内女眷做什么, 自己也会跟着做什么的。
眼下,看到太子妃和王妃们都在家种起了菜,她们自然也跟着在自家开辟了菜圃。
一时间, 整个晋国都,女眷种菜之风盛行。
晋国君听说后,莞尔一笑。
这些女眷们平日里不是争风吃醋就是争奇斗艳,全然不管现今几国间到底是何局势。
她们要是真能把注意力放到这种菜上,自是比奢侈浪费要强些。
为了鼓励女眷们种菜,晋国君还特意夸了几位据说夫人种菜很好的大臣。
这些女眷们一生看的就是父亲丈夫和儿子,眼见着有些人的夫婿因此被晋国君记住了,她们比之以往更加的尽心尽力。
这样带来的影响就是晋国都的首饰店和服饰店这些地方的生意比之以往惨淡了一些。
晋国君见自己目的达成,面带微笑的吃下了一口皮蛋。
随后,他就下了一道旨意。
晋国君把齐国公主赐给了康王。
这道圣旨一下,太子和纯王等人一下坐不住了。
他们自是不想让齐国公主落到对方手里,可他们也心知肚明自己正妃的家族在晋国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既然既不想得罪岳家,也不想让齐国公主落到对方手里,那么把齐国公主推到其余皇弟那里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恒王就是这样进入了他们的视线的,他们也发动眼线,让他们向父皇进言,把齐国公主赐给恒王。
据眼线说,父皇当时虽然没有立时答应,却也没有否定此事。
他们本以为此事算是十拿九稳了的,哪知道竟又冒出一个康王。
康王可和恒王不一样,他的母亲德妃不仅深得圣宠,其母族还是晋国四大家族之一。
这样一个人娶了齐国公主,那么他们的对手不是又多了一个吗
太子和纯王一下子忧心了起来。
可他们纵使再不情愿,晋国君的圣旨也已经下了。
他们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康王从草原被召回,又眼睁睁的看着康王带着使团去齐国接亲。
与此同时,恒王也悄无声息的回到了京城。
晋国君召回康王之前就已经发了密令给恒王,让他先行回京,余下事情由使团的大臣们去处理。
恒王一看这密令就知道父皇是打算让他去草原接手康王未做完的事情了。
他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后,先是进宫面见了晋国君。
晋国君果真让他去草原接替康王行事,不过晋国君说他的王妃怀了身孕,让他留在京里陪王妃两日再过去。
恒王对王元元这一胎也很重视,他听后立马不假思索的答应了。
恒王一路骑马回到了恒王府,看到站在前院的八福后,他就勒住缰绳,翻身下马。
将马鞭随手递给王朝阳后,恒王就一面往里走一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