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2 / 3)

脆脆地传来女孩声音。

是他同母异父的妹妹程灿曦,今年刚刚初三,每周就放周日下午的半天假,看起来是一拿到手机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

“哥,这周有没有按时记录守南哥哥他还好吧”

“嗯。”

程规把手机立在架子上,低头用清水洗脸,电话那头喋喋不休的,猜也能猜到说什么。无非就是偶像陆守南有多么的英俊帅气,积极阳光,努力向上,如同一颗温暖又耀眼的绝世明珠。

在程灿曦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陆守南刚刚出道,不知怎么地就风靡了程灿曦的那所小学,狙击了所有幼小的芳心。

这丫头作为其中一员也是如痴如醉,天天拿着巴掌大的儿童手机熬夜,在“星云”里为哥哥痴为哥哥狂,为哥哥和对家挑灯鏖战。

这个“星云”是实行娱乐内容分类分流政策后兴起的a,所有明星动态都被引进了这里,成为追星人攀比的乐园,打卡冲榜升级活动层出不穷,需要牵扯很多精力和时间。

总之程灿曦视力唰唰下降不说,上课也天天睡觉,两位家长都摸不着头脑。

直到有天程灿曦反侦察工作没做好,被窝里的光亮不幸暴露,从此就失去了她的手机,以及存在于手机中的守南哥哥。

恰好程归在这年考上大学,临行前哭哭啼啼的小学生程灿曦纠缠半天,仿佛白帝城托孤,让程归去完成未尽的意志。

于是程归把陆守南加入了自己的计划本,成为循规蹈矩生活中的一环,已经过了约莫五六个年头。

“谢谢哥。你也还好吧”程灿曦意犹未尽,“今天晚上别忘了回家给我过生日哦,爸妈都准备着呢。”

程归应了一声,电话那头传来了成年人的催促声,程灿曦匆匆地挂断。

上午计划的小插曲已经纠正过来,下午可以继续本子上的计划。

14:0016:00 听黄教授讲座

黄寿中教授的讲座向来是人满为患,但始终会在第一排最左边给得意门生程归留个位置。

程归走进教室,在位置上坐下来,把笔,本子和水杯一一摆好。

一边低头看文献一边等待开始,旁边的椅子“吱呀”一声,有人坐了下来。

程归没有抬头,一般第一排剩下的位置是黄老师留给受邀来的学术界翘楚,至少和黄老师是一个级别的。老师的用心他明白,但他天生不善交际,习惯性用笔和纸将自己伪装成一个会议记录员的角色。

忽然地,空气中掠过一丝非比寻常的香水味,很杂,仿佛百花在争奇斗艳,显然不会属于任何一位学术大佬。就这么突兀地挤进了枯燥沉闷的阶梯教室。

突兀程度不亚于猫咖里出现一声汪汪,程归不由抬起头。

只见身旁的人刚刚落座,还带着口罩和帽子,侧颜鼻梁高挺,有一双挺温润的桃花眼和锐利的眉峰。那男人扯下遮挡物,俊朗的模样完全显出来。

他一边把衬衫袖口解开,一边低头嗅了嗅领口,露出嫌弃的表情。

维持这个动作时无意中碰上程归的目光,坦然一笑“不好意思,刚参加了活动回来,可能有点味道。”

笑意并不局限在表面,而是直达眼底,神情明亮。在成年人的社交中很少见到这样的笑,第一眼就觉得这人肯定没太多心事。但神态间又轻松随意,并不在意别人是否给以同等反馈。

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变化,旁边的香水味逐渐明晰起来。主调是木质沉香,缠绕着很多艳丽的花香和甜腻的果香,几乎能想象出活动是个怎样的场景。

程归垂下目光,抓起笔,在纸面上写了日期,写下讲座名称,一般来说这样就可以被当作一个nc。

大多数人不会对nc多费口舌,比如酒宴的礼仪小姐,游艇的服务员,明明穿梭在场面里,却只被当做局外人。

谁知事与愿违,这人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声音倒是很好听,一口白牙挺阳光,没什么架子。

程归又写上黄老师的名字和讲座主要内容,假装很忙“是的。”

“哦。”

终于到了两点,黄寿中教授开始了他的讲座。这节讲座的主题是文字学与文化的现代转型。

黄老师是上了年纪的老教授,很难做到有趣,语速又慢,教室里一片沉闷,催人昏睡。

坐在程归旁边的这位开始支住脑袋,似乎很努力地抬起头,又一点一点落下,如此反复。

头发倒是顺滑漂亮,后脑勺都写着与困意斗争的艰辛。这些都被收进了程归的余光里。

“今天的讲座暂时告一段段落,但我想向大家分享一位很高兴的事情。”

讲台上,黄寿中摘下老花镜,“前不久,有位演员找到我,说要向我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学。今天我想让他分享一下本次讲座的理解。”

这显然是没有排练过的环节,坐在程归旁边的人愣了愣,很快站了起来。

“大家好,我是陆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