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七品叶(2 / 5)

“你们谁要”

苏月禾有鸡枞拌饭就美上天了,三妹和幺妹还美滋滋啃着鸡肉呢,她们都纷纷摇头表示不要。

还是四妹善解人意“给我吧。”

庄顺兰把一勺鸡蛋炒酸豆角给了四妹,她自己也拨了一点,剩下大半碗,递回给苏柏树“就说我们尝过了,你们自己菜不够,端回去吧。”

他家确实没菜,除了二娘给的一碗鸡肉,就是水煮卷心菜,苏柏树忙接过来,高兴地咧嘴笑着应了一声“晓得。”

吃饱饭之后,苏老爷子边抽着斗烟,边问庄顺兰“你今天去县城,建房子的事,老二怎么说”

庄顺兰给老爷子的空碗里倒开水“能怎么说,就还是一点点建,先把三间正房建起来,石头已经买好了,木头、瓦、人工还有水泥砂浆、石灰的钱我们凑一凑勉强够,现在就是土砖被人砸了,我们还得想办法

借钱买青砖”

苏老爷子点了点头,他看出来了,老二家建房问题不大,都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不行还能卖猪。

三妹知道爷爷没钱,还故意刺激他“爷爷,你存的老本,借给我爸我妈建房撒。”

老爷子的衣服一身补丁,他瞟了孙女一眼“你看你爷爷像是有钱的人吗”

三妹也不客气“我看不像。”

“那你还说个锤子”

吃过晚饭,洗澡的洗澡,洗脚的洗脚,该回房的都回房了,苏月禾才拿了今天挖的大山参去找爷爷。

苏老爷子被小萝卜那么大的山参给镇住了,他瞪圆双眼,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参,生怕说话声音被人听到似的,“你哪儿挖的宝贝”

“大雁山呀。”

老爷子赶紧摸出眼镜戴上,拧亮煤油灯,仔细查看,“品相真好,我也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人参,你秤了吗”

“还没有。”

苏老爷子指了指墙上药柜旁放的秤“你把秤拿下来,拿大的那一把。”

苏月禾取下掉秤,把山参放到秤盘上,结果超乎她想象,有将近一斤一两。

“多少”

“将近一斤一两,除掉芦碗应该有九两”

苏老爷子感叹道“这晒出来,得有三两,这可不是普通的人参。”

说着老爷子又在灯下仔细研究,“这种几百年的人参,芦碗已经不准了,就算切开来,也数不清年轮。”

“那应该怎么鉴定”

“有一句俗话,叫七两参、八两宝、九两精,这棵参超过九两,就是要成精的宝物。山参的苗叶你带回来了吗”

“带回来了。我还想着晒干了,给你泡药酒。”

苏老爷子生怕他丢掉了,他忙道“带回来就好,快去拿来。”

苏月禾上楼把山参叶子拿给爷爷看,爷爷接过人参苗叶时,手都抖了,“你看,这是七品叶。传说千年人参才能长成七品叶。”

果然是千年人参。

“这真是捡到宝,发财咯。”

苏月禾“我算了一下,这个要是卖给中药铺,也就20块钱。”

苏老爷子摇头“你傻呀,别说二十块钱,就是两百块两千块你都不能卖,这是无价之宝。这要是在解放前,这种千年人参,比黄金还值钱,是黄金的一百倍你晓得不你太爷爷就挖过一根千年人参,卖了这个数”

苏老爷子伸出手比了个八字“八块大黄鱼。当时军阀为了得到你太爷手上的人参,差点就要明抢,你太爷聪明,一边说要送给军阀,一边偷偷跑了。后来半卖半送,那根千年人参八块大黄鱼卖给了省城的大地主。”

爷爷一番话,得听苏月禾目瞪口呆,她激动地小声道“八块大黄鱼”

“你太爷挖的那根人参应该比你这个更好,他那个晒干了有四两多。你可以作为参考。”

但那

是解放前啊,时代不一样了,除非她把这根人参留着,几十年之后再卖。几十年后肯定值钱,她之前在书里好像有看到过相关的内容,找时间她再去细看。

可现在要花钱,也不知道能不能留得住。

爷爷再三叮嘱“可不能二十块钱卖咯。”

“爷爷你觉得多少钱可以卖”

苏老爷子也知道时代不同了,他想了想,道“说不准,四五千块吧,再多估计卖不出去。”

四五千块虽然跟八根大黄鱼没办法比,但也相当于她爸十年的工资了。

苏月禾点了点头“晓得了。”

还得先去询询价,等有机会卖的时候,再做打算。

苏老爷子主动请缨“明天你就放到瓦顶上晒,我帮你看着,这么好的人参,你不能让它暴晒,上面要铺一层纱布挡一挡太阳,这样晒出来最好。”

苏月禾明天还计划进山,有爷爷帮她看着当然是最好的。

“爷爷,千年人参的事,你别跟人说。”

苏老爷子一副我懂的表情“晓得晓得。你替我保守秘密,我也替你保守秘密。”

苏月禾被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