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 章 光荣榜(5 / 7)

环避孕的方式,尤其那些事业心比较重的夫妻。

乡下进度慢一些,毕竟城乡的差距不只是经济差距,还有更大的观念差距。

乡下人现在大部分还觉得生孩子不能去医院,去医院是催命的呢。

结扎更是断子绝孙的勾当。

当然有一些比较开明且认定孩子有两三个足够,多了会拖累生活的家庭也选择上环或者结扎,反正现在不要钱么,要是以后必须上环或者结扎,还不免费呢

陆家庄这里就容易多了。

在许诗华的“带动”下,村里不少家庭困难、身体不好,且已经有三个及以上孩子的夫妻选择让丈夫去结扎。

人家陆绍棠都能结扎。

侯工都能结扎。

陆经理都愿意结扎。

许老师都结扎了

你们是啥了不起的人物呀不能结扎

说什么结扎会让人身体变差没力气

你瞅瞅人家陆绍棠,哪里没力气了

于是村里有男人试探性地结伴去了公社卫生院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如今每个公社都有固定医疗组,一个上面下来的大夫,医术过硬,绝对不会出现问题。

邱婆子家俩儿子为了更好的上工、去制香厂干活儿,选择了结扎。

兄弟俩做完结扎手术以后在公社卫生院休息半天,没有意外情况以后便回家休息。

大队额外给了两天带工分的休假,第四天上工大队也不给安排重体力活儿,顶多去棉花地打打杈子、花心什么的,邱进财则在制香厂做晾晒卫生香的轻快活儿。

再养三四天,他们就彻底恢复,没有任何异样了。

即便干体力活儿,也完全不受影响。

不过要同房得再等些天。

他们以身宣传,告诉大家伙儿男人结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并不影响干活儿和生活。

支书就把他们的名字也添到光荣榜上去。

他们这么一宣传,大家瞧着没什么毛病,李婶儿大儿子、许二柱等人也轮流去公社卫生院做了结扎手术,一个学一个都没好意思让媳妇儿去上环或者结扎。

毕竟陆大夫说了女性结扎要在肚子里开刀,这算大手术肯定伤身体,但是男人结扎就比较简单,不伤身体,恢复快。

见更多人响应政策号召,大队支书和陆老爹几人特别高兴。

陆老爹听林姝私下里说了,她说马老师的意思计划生育势在必行,首都和沪市都计划生育,其他省会城市肯定得跟随。

中小城市能躲过

农村不得计划生育

为此陆老爹还特意主动去给陆大伯打了个电话,询问首都计划生育的事儿。

这个陆大伯倒是知道,他虽然从实权位置上退下来,可还兼任着好几个名誉职务呢,平时经常去开会、疗休养什么的,自然也知道一些政策动向。

他也告诉陆老爹计划生育应该势在必行的,让愿意生孩子的这两年赶紧生,一旦计划生育肯定就不能随便生。

现在首都的政策就是机关干部家庭、双职工家庭两孩儿正好,不要三个了。

谁知道以后会不会一个就够呢

虽然还没这样说,但是一个政策从颁发到后面越来越收紧,那就有可能走到那一步。

既然林姝和陆大伯都这么说,陆老爹就有了主心骨。

回去就和支书大队长等人开会。鼓励孩子少的育龄妇女尽快生娃娃,生了三个的就尽快去上环或者结扎。

他道“大家伙儿这么积极是好事儿,我打听了一下,过几年国家有可能会大面积实行计划生育,有了两个孩子的育龄妇女都得去上环避孕。与其等着人家逼着,不如咱们积极点,免得闹得难看。”

他还暗示想多要孩子的趁着现在还没开始计划生育早点生呀,生上三个四个的正好结扎。

为了表彰这部分积极响

应国家优生优育号召的家庭,除了减免结扎上环费用,大队另外发放两块钱加五斤粮票的营养补助,还记为优生优育先进分子。

如此,本大队响应号召的男人就更多了

陆家庄大队男人结扎数量远远高于女人,这现象公社干部都注意到了。

因为其他大队都是女人上环的多,几乎没有男人结扎的,有也零星几个。

顺理成章的,陆家庄大队被评选为市级优生优育政策的先进大队

许诗华憋了十来天,不得已偷偷去市里结扎了。

那个憋屈就别提了。

不结扎能如何

回头陆合欢怀上不得跟他闹不还是他丢人

关键已经表彰了,名字还在大队墙上,到时候真不好收场,他想想都

算了。

认命吧。

因祸得福吧,许诗华发现自从大队表彰他结扎以后,陆老爹对他和善很多。

以前路上见了,陆老爹都当没看见他扭头就走,若是离得近他也躲不开只好凑过去